教会发展对川东教案的影响
[Abstract]:East Sichuan has become a high-incidence area or disaster area, and the influence or stimulation of church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irst, by the mid-1870s, Sichuan was still the province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Catholics, even though it still ranked second in 1900. Within Sichuan, the number of believers and admirers in eastern Sichuan was far higher than in the two parishes in southern and northwest Sichuan. Second, church leaders are at a loss. Not only Sichuan officials, but also French diplomats were critical of the French Catholic bishop of eastern Sichuan, Van Luther, whose departure was "seen as the beginning of a time of peace." Third, France has a strong attitude, ministers often come forward, often with the threat of force. All of this makes the church "developed, and anti-dynamic."
【作者单位】: 重庆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基金】: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封闭状态下的激烈冲突”(2008076)
【分类号】:K256.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重华;;1876年江北教案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丽杰;;近代重庆教会学校的发展及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周萍萍;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妇女的宣教[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6期
4 姚芬;浅析晚清西南地区反洋教斗争的特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5 李重华;;川东教案的运行态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李重华;;盗匪与川东教案[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7 杨国强;;中西交冲:19世纪后期的传教和教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杨国强;;条约制度:西方世界与晚清中国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徐海松;清初汤若望的“通天”角色与西学东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10 汤开建;吴艳玲;;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在华活动考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浩贤;地方自治的主张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3 邓常春;晚清四川教务教案视野中的官绅民教及其互动(1860-1911)[D];四川大学;2005年
4 宾静;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D];暨南大学;2007年
5 刘青瑜;近代以来天主教传教士在内蒙古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1865-1950)[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高f^;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8年
7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安荣;本土化进程中的山西天主教、教徒及官教、民教关系[D];山西大学;2008年
9 褚潇白;耶稣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贾玲利;四川园林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衡松;清代成都地区移民社会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黄建太;从洋务局的流变看晚清中外交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鑫磊;鼎革之变中朱明政权与耶稣会士的军事政治合作[D];宁波大学;2011年
4 孙丽华;汤若望在华人际关系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蒋培锋;清代中央与福建地方政府对基督教的政策与管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中鹏;许之渐与“康熙历狱”[D];暨南大学;2007年
7 陈黎;清代成都重庆城市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茜;沈家本法律教育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军青;转型中的困惑与抉择[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颜白瑜;近代福建基督教传教策略的转变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启权;;“四川是改革之乡”[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09期
2 ;镜头下的历史[J];晚霞;2010年22期
3 周明贵;;民国时期的四川教育公债票[J];中国钱币;2010年04期
4 莫子刚;;略论清末四川的鸦片烟祸[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莉;;抗战时期四川国防工程建设征用民工的待遇[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孙静;;1932~1934年四川军阀混战与省内灾荒[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曹发军;;试论抗战时期四川物价管制的实施[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唐平;朱海嘉;;地方主义的式微与国民党党治权威的塑造——以训政前期国民党川政统一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李在全;;国难中的乡村事业:抗战时期四川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J];天府新论;2006年02期
10 郑光路;;伟大的四川抗战[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智勇;;三成船钞与同文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张志勇;;赫德与中英滇案交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3 邹小站;;国是、议论、风气与西学东渐——以洋务时期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4 张志勇;;赫德与1868~1869年的中英修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5 陈绛;;陈宝琛的近代化思想与事业[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任智勇;;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款的偿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7 王晓军;;浅论近代广西龙州铁路之筹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潘懋元;刘海峰;;同文馆与中国近代海关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隗瀛涛;何一民;;论同盟会与四川会党[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10 夏良才;;中国近代化与海关的关系——论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通大学法政学院讲师,硕士 朱丹彤;抗战时期的四川精神[N];巴中日报;2007年
2 吴福环;总理事务衙门:师夷长技以自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雷颐;从“天下”到“国家”(上)[N];经济观察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康伟 孟祥宁 驻四川记者 邓风 江永长;与红军长征有着不解之缘的“巴西”[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四川省档案馆;四川人民对抗战的贡献[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岳谦厚邋刘润民 贾亚宾;吴淞铁路兴毁漫议[N];光明日报;2007年
7 ;从梨园屯教案到义和拳举事[N];联合日报;2010年
8 雷颐;“北洋系”是怎样兴起的[N];南方周末;2007年
9 雁旭;清末电报档中鲜为人知的故事[N];中国档案报;2005年
10 罗峰;天文算学馆的存与废[N];南方周末;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尹翼婷;近代中国妇女宣教运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黄小彤;民国时期民控官的途径与控案处置[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陆玉芹;庚子事变中被杀五大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玲娟;空间、资源争夺与晚清山东教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孙f ;从联俄拒日到联盟日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盛利;清朝对朝鲜外交体制变通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马光霞;监理会在华事业研究(1848-1939)[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王静;“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海峰;1946-1949年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党工人员转业从政初探[D];四川大学;2004年
2 伍福莲;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政策在四川的实施情况[D];四川大学;2005年
3 沈婧;国家与教会[D];山东大学;2013年
4 万娟娟;信仰与政治的角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田会军;劫难与重生:美国公理会在山西(1900-1919)[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中省;总理衙门与美洲华工[D];湘潭大学;2011年
7 李期耀;二十世纪初中外教会交涉[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熊维琳;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的救济院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燕;晚清咸同年间“还堂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丽杰;传统中国对外关系在近代嬗变的路径[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59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5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