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

发布时间:2018-08-07 17:55
【摘要】:伟大的抗日战争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认识。经过抗日战争,中国由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摆布的弱国,跃升为世界大国,成为和美英苏并列的"四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这种历史性的巨变,是中国人民浴血与日本帝国主义奋战的结果,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的回报。
[Abstract]:The great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profoundly changed and influenced China and the world's influ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fte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China, from a weak country with accumulated poverty and weakness, at the mercy of others, leapt to become a great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became the "four powers" juxtapos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the Soviet Union. This historic change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is the result of the bloody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gainst 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the return of China's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作者单位】: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分类号】: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世安;陈淑荣;;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建朗;艰难的起步:1938年美国对华政策透视[J];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02期

3 张愿;;滇缅公路危机与英国对日绥靖政策的转变[J];理论月刊;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珍富;;从宣传到行动:“五卅”后中共的“废约”态度及其转变[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4期

2 向玉成;;近代中外关于开放内地杂居权与撤废领事裁判权之争[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陈廷湘;王珍富;;国内政治对立与国权索回之争——“五卅”惨案发生后“修约”“废约”主张新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体系中的近代香港——基于条约视角的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5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六十年[J];国际观察;2010年01期

6 何志鹏;崔悦;隽薪;;从迷茫到觉醒:国际关系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与国际法[J];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11年00期

7 郭绍敏;;清末政府建构主权国家的努力及其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8 安国胜;;乱世悲歌:中国撤废领事裁判权的艰难历程[J];光华法学;2011年00期

9 易锐;;辛亥时期革命派在废约问题上的妥协成因再探[J];沧桑;2013年03期

10 侯中军;;准条约视角下的中国电报局与电信初创时期的对外交涉[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周斌;;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国民外交观念述评[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3 李珊;;北京政府时期学人的修约外交理念研究——以英文中外关系著作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C];2013年

4 刘利民;;1949年以前中共维护领水主权的历史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7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8 熊剑峰;20世纪初民族主义视野下的《外交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国骥;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王雁;“山东问题”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14-1922[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阳;清末商约谈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玉洁;对武汉沦陷时期在汉英人状况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贺哲人;知识界与中东路事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超群;民国时期外人出入境管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翠翠;梁诚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殷娟娟;国共两党对1943年新约的反应及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圳霖;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司法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张玫;1935-1941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1年

9 周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期间的国民外交[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潘岳;太平洋战争时期中英在缅甸的合作与分歧[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邱霖;抗日战争初期的中英关系(1937、7──1939、9)[J];史学月刊;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大钧;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殷丽萍;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原因[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3 ;红色里程碑 征稿通知——纪念建国60周年[J];中华诗词;2009年08期

4 章百家;;百年回顾——变动的世界与变动的中国[J];世界知识;2000年04期

5 聂俊华;;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其局限[J];天中学刊;2009年01期

6 陈从阳;;沉沦与崛起——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国际地位产生不同影响原因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主编漫谈[J];农机科技推广;2007年08期

8 范永进;;岁月感悟 思考人生[J];人才开发;2012年02期

9 李怀顺;;论德黑兰会议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陈永祥;刘芳;赖立新;;开罗会议与中国国际地位之提升[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一帆;;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影响[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舒;开放助力中国国际地位提升[N];国际商报;2012年

2 哥伦比亚;中国的外交仍然秉持着第三世界视角[N];世界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于蕾;探索中国的强国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国家统计局 独家提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创奇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高祖贵;坦然应对“中国强硬论”[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海印子;做大、做强中国“家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吴建民;中国,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心[N];人民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穆方顺 戴军 陈小方 宋文富;上升:在国外感受中国国际地位变化[N];光明日报;2006年

9 ;外交官:中国强了也不“亮剑”[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执笔记者 赵卓昀 包尔文 采访记者 宋晨 郭倩 支林飞 魏良磊 伍海燕 陈聪 郭一娜 张崇防;中国与世界:直面挑战,共同前行[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介华万;影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因素和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丽;同盟抗战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70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70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