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语境下胡适教育思想研究
[Abstract]:As an advanced intellectual in the May 4th period, Hu Shi's educational though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He advocates that Chinese education should learn from the West,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 and advocate "education to save the nation". These advanced educational ideas spread the May 4 th new culture and promoted the modern process of Chines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G40-092;K2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月;胡适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霞;罗祖基;;子夏之“小人儒”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芮常木;胡适“思想”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秦英君;;近代中国的科学与哲学之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欧阳彬;追寻意义——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价值重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刘慧娟;;五四时期女作家群体的崛起及其特征[J];宝鸡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孙小金;实证主义哲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雪峰;;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性教育的兴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孙小金;20世纪中国实证哲学概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陈明标;;梁漱溟对胡适的批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10 欧阳彬;论近代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解体及其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余凯;台湾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D];复旦大学;2008年
4 高群;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的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建构[D];苏州大学;2007年
5 任晓兰;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D];南开大学;2009年
6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7 何光全;1949-1981年中国教育批判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孙永建;民族主体的坚守与高扬[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伟胜;新文化运动时期公民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5)[D];郑州大学;2011年
3 郭彩虹;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廖波;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D];广州大学;2011年
5 徐才华;我国高校财政独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峰;中国现代诗学建构中的吴芳吉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林玉慧;独抱一天岑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霞玲;胡适的科学文化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张利明;胡适的传统文化观[D];安徽大学;2007年
10 赵艳;论胡适的“科学观”及其当代启示[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列曙;胡适与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杨天宏;论胡适的人文主义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史义银;;胡适及其《南游杂忆》[J];百年潮;2004年05期
4 陈学峰;胡适“苦撑待变”思想浅析[J];历史教学;2000年04期
5 李传玺;;胡适什么时候首次见蒋介石?[J];招商周刊;2008年21期
6 李传玺;;打动美国:胡适在抗战初期的民间外交[J];纵横;2010年08期
7 ;胡适:再谈五四运动[J];中华儿女(青联版);2009年05期
8 ;胡适见溥仪,请免跪拜?[J];文史博览;2011年04期
9 杜春和;;胡适家书选(续)[J];安徽史学;1989年03期
10 何善川;评胡适的“好政府主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玉和;;评胡适的“五鬼论”[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2 李腊生;詹爱霞;;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3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4 吴小玮;;庚款留美生的留学生活及其影响——以胡适、吴宓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宋保国;;辛亥革命的现代化指向及其影响[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6 张太原;;九一八事变以后自由知识分子对日本侵略的态度——以《独立评论》为例[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鹏程;;“问题与主义”论争——冲突中的友谊与分道剖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王法周;;胡适的新文化启蒙思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9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10 程美东;;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人——以胡适、周作人、陈寅恪、范文澜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正中;胡适反唇相讥蒋介石[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饶武;小卒胡适[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王锡荣;宋庆龄冤枉胡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龚育之;胡绳晚年论胡适(中)[N];学习时报;2002年
5 陈漱渝;胡适反对蒋介石在台湾的三连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张晓唯;赵元任与胡适[N];团结报;2000年
7 刘宜庆;“中研院”的往事和随想[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孙玉蓉;瞿秋白与胡适的交往[N];团结报;2001年
9 李友唐;宋庆龄将胡适开除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N];中国档案报;2001年
10 □耿云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报驻京记者卢嵘 采访/整理;胡适和傅斯年:两枚“过河卒子”[N];南方周末;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银慧;中国近代中学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刘鹤;抗战时期湘西现代化进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曹建坤;1945-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与自由主义势力的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孔祥宇;《现代评论》与中国政治[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木武;莫里循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情[D];苏州大学;2004年
8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9 唐小兵;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春英;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敏;胡适思想矛盾的表现与解读[D];湘潭大学;2004年
2 刘美忠;五四时期胡适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论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风华;自由的平台——《努力周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胜平;上海市轮船业同业公会研究(1925-1949年)[D];东华大学;2009年
5 全健;五四时期胡适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池林刚;试论翁文灏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几个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浩然;中国中央银行的现代化(1928—1945)[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肖艳;再造政府之梦[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谦;五四时期的胡适与马克思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谢美航;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74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7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