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英美特派记者与旅顺大屠杀报道
[Abstract]: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broke out, British and American newspapers sent war reporters to the far East to report the war. Colvin, Coleman, Villiers and others went through the Battle of Lushun with the Japanese second Army, witnessed and reported on the Lushun Massacre. But another war correspondent, Gayville, was bought by Japan, denying the massacre and refuting reports, leading to a debate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newspapers about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Lushun massac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suspicion of the massacre at that time wer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s purchase and manipulation of Anglo-American news agencies and newspaper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pecial war reporters and Gavill's reports, and the pro-Japanes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earch of historians shows that the Lushun Massacre is an undeniable historical fac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S009)
【分类号】:K25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戚其章;旅顺大屠杀真相考[J];东岳论丛;1985年06期
2 戚其章;旅顺大屠杀真相再考[J];东岳论丛;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明;;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陈秀武;;近代日本多版本《万国公法》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苏全有;常城;;对近代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反思[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何扬鸣;吴静;;试析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对欧美新闻舆论的态度[J];国际新闻界;2009年09期
5 郭渊;;《筹海图编》与明代海防[J];古代文明;2012年03期
6 戴宇;;面向西方世界的诉求与告白——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与明治日本[J];东北亚论坛;2013年04期
7 张海鹏;200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J];近代史研究;2003年01期
8 郭海燕;;从朝鲜电信线问题看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关系[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9 戚其章;;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J];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02期
10 杨艳琼;;近年来国内晚清外交史研究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3 王德民;做一个有思想、负责任的历史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金钟勋;古代中华国际法的历史和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5 戴道昆;美国大众媒介政治社会化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葛爽;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条约关系[D];南京大学;2011年
3 郑义;二战期间日军暴行原因之群体心理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4 王益书;《中日修好条规》再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园园;论陆奥宗光的外交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艳波;三国干涉还辽与清政府的回应[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杨机像;袁世凯与中朝宗藩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雅娟;晚清保守思想的一个特殊典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盛雪雁;十七、十八世纪中日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巍;甲午战前英国调停过程研究(1894.5—1894.8)[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洛;大屠杀之夜的《报告》[J];档案与史学;2002年02期
2 杨万柱,陈致远;《细菌战大屠杀》一书评介[J];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03期
3 李中泽;;扭曲历史与尊重历史的博弈——《后现代主义与否认大屠杀》评介[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刘百陆;文畅;;“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历史;2006年06期
5 程小牧;;大屠杀的光影切片[J];书城;2007年04期
6 李茂增;;论大屠杀与个体罪责[J];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7 Peter Carrier;伍迅;;回忆德国纳粹时期的大屠杀[J];史林;2011年02期
8 孙曙;;“大屠杀”叙事[J];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08期
9 邓安新;;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J];世纪行;1997年06期
10 金祖良;旅顺大屠杀[J];兰台世界;199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仁木富美子;;《无人区·长城线上的大屠杀》(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小牧;大屠杀的光影切片[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记者 陈克勤;以色列纪念大屠杀史料上网[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王水平;以色列:禁止否认大屠杀历史[N];光明日报;2014年
4 记者 何洪泽、邹德浩;联大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N];人民日报;2005年
5 吴酩;纪念:当代人的“零容忍”[N];人民日报;2007年
6 林均;大屠杀不能被遗忘[N];文学报;2007年
7 王湘江;“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哀之更须鉴之[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彭梦瑶;巨款补偿大屠杀受害者,意义不在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陈立希;反思美莱大屠杀,美大兵返越祈和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Hanna Yablonka 本古里安大学历史与以色列研究所教授;从以色列视角看二战结束65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2 胡越;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相征;关于以色列纳粹大屠杀教育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2 史今;大屠杀纪念馆在美国大屠杀教育中的角色[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万海(Vahe Ghazaryan);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法律责任的追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包丽丽;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万敏;从独特性到普世性[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朱钰;善与恶:《白色旅馆》对于大屠杀的后现代主义反思[D];兰州大学;2010年
7 冯志明;坎坷的民族和解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林梅玉;犹太社团—美国学校大屠杀教育的主要推动力[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潘明慧;东西方在大屠杀时期对犹太人的态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朱祥;试析1915-1917年亚美尼亚大屠杀及其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9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7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