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教育馆与基层政权建设——以1928—1937年江苏省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8-12 19:13
【摘要】:作为社会教育中心机构,抗战前江苏的民众教育馆面对九一八事变后内忧外患的危局,在旧精英失势、基层社会权力转移的过程中,产生协助政府重建基层社会秩序的意识;而国民政府因"官办自治"成效甚微及基层控制能力脆弱,也欲借助民众教育馆支持其参与基层政权建设。民众教育馆在其施教区组建以"改进会"为核心的基层自治组织,协助政府选举和训练基层领袖,召集各种"谈话会"协调基层社会的利益关系,承担大量调解民间纠纷的事务,投入"馆长兼区长"的政改实验等。这些作为,旨在协助政府在现有基层政治架构中强化官治系统,同时运用教育手段推进地方自治的政治理想。民众教育馆在协调与基层民众以及地方政府关系时颇能如鱼得水,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官方代理人和民间社会组织者的双重角色,一定程度上疏通了已经淤塞的基层政治轨道。
[Abstract]:As the center of social education, before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popular Education Museum in Jiangsu Province faced with the crisi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blems after the September 18 incid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old elite losing its strength and the transfer of social pow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re was a sense of helping the government to rebuild the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ittle effect of "official autonomy" and the weak control ability of grass-roots level,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lso wants to support it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regime with the help of popular Education Museum. The Museum of popular Education has set up grass-roots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with "improvement meetings" as the core in its teaching areas to assist the government in electing and training grass-roots leaders, and convening various "talks" to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of grass-roots society. Undertake a large number of civil disputes mediation, put into the "curator and district chief" of political reform experiments. The purpose of these acts is to help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 the existing grassroots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ideal of local autonomy by means of education. In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grassroot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 Museum of popular Education can play a dual role of official agent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er to some extent, and to some extent unblock the already blocked political track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众教育馆与国家意识的塑造研究”(13BZS098)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K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江问渔;;农村改进之路(二)[J];教育与职业;1933年03期

2 毛文君;;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的发展及活动述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李冬梅;;抗战前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事业活动述评[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里峰;;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2 罗朝晖;;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3 朱英;赵国壮;;试论四川沱江流域的糖品流动(1900-1949)[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4 翁有为;;法律、秩序和权势重建的努力:1927年后的民国乡村[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5 刘伟;谭春玲;;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6 周蒋浒,谢洁菱;略论北洋政府时期的乡民防匪[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侯宣杰;;清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农户兼业行为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8 曲延春;;集体化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与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9 张健;;传统社会乡村精英身份建构与权威基础——以关中庙村为个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10 柳平生;;探求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的有机结合——由宋代经济史研究说开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邢成举;;文化网络与乡村治理的世纪反思——从一起风水事件谈起[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文超;;外来新娘自身文化的解构与重构[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宇环;;农宅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变化初探及其解释——以川东和赣中地区两个案例展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6 何朝银;;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伦理重构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9 温铁军;王张庆;董筱丹;王位山;;值得反思的现代农业问题[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炳U,

本文编号:2180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80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