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政治与文化旋涡中的冯镜如
[Abstract]:In his early years, Feng Jingru fled to Japan because of his fath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Red napkin uprising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He ran Wenjing shops in Yokohama Yamashachi, specializing in foreign stationery and printing. In 1895, the Guangzhou uprising failed, and Sun Zhongshan traveled to Japan to come to Yokohama. By Feng Jingru's warm reception, soon after,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Wenjing store set up a Xingzhong Hui, Feng was elected as the first Xingzhong Society Yokohama Branch Chief. Later on, he often sponsored Sun Zhongshan's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in Japan. In 1898, Feng actively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in Japan, Datong School. In 1901, he became the nominal general manager of the Guangzhi Book Company in Shanghai. The use of their own position and influe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ublications. Feng Jingru took part i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vortex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7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8 刘劲松;第一届国会选举再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9 沈寂;庚子勤王运动的再认识[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张景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8 郑海麟;;黄遵楷与戊戌变法之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9 沈寂;;庚子勤王理念新探[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10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鑫;晚清标“新”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洁;命运之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6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春燕;八十年代书籍设计的发展研究(1980-1990)[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9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志斌;民国时期上海民营出版机构的生存发展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正生;也谈孙中山与“兴中会”[J];近代史研究;1993年04期
2 黄彦;孙中山和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J];广东社会科学;1984年01期
3 侯衔正;纪念兴中会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J];江汉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4 黄彦;孙中山改组革命团体的一次尝试——从兴中会到中华革命军[J];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5 花启清;当时美国并无檀香山[J];咬文嚼字;2005年04期
6 侯衔正;孙中山与中国的振兴[J];江汉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7 商若冰;蜕化变节的石星川[J];武汉文史资料;2005年08期
8 孔祥吉;戊戌前后的孙中山与刘学询关系发微[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赵军;;宫崎滔天与兴中会[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10 章志诚;尤列与中和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顺兴;;关于兴中会的几个问题[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邵雍;;兴中会时期孙中山与美国致公堂的关系[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3 梁耀强;;同盟会与香港华商的关系——以李纪堂为个案论述[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4 李勤德;;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思想基础[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5 王大龙;;中山先生的舆论观和办报实践[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立人;;戊戌变法时期兴中会和维新派的合作与分歧——兼论康有为早期之反清活动[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7 陈在正;;台湾与辛亥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8 蒋永敬;;孙中山革命希望的新纪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9 王德昭;;秦力山——从改良到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10 刘遐龄;;同盟会与华兴会的渊源——孙黄交谊安危甘苦十一年[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贤庆;檀岛首创兴中会[N];中山日报;2008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迟宇红;史坚如:革命之“天使”[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东明;郑仲:倾其所有支持革命[N];珠海特区报;2011年
4 潭江;“振兴中华”最早由侨胞喊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陈贤庆;孙中山领导乙未广州起义[N];中山日报;2008年
6 陈贤庆;孙中山领导惠州三洲田起义[N];中山日报;2008年
7 凌云岚;自历史的迷雾中打捞[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陈贤庆;在纷纭复杂的政局中坚持革命方向[N];中山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强洪;首义第一枪 开启新纪元[N];中国妇女报;2011年
10 张睿 国家图书馆典阅部;维新之喉舌——《清议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喜颜;清末历史译著研究(1901-1911)[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宇浩;广智书局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会芳;毕永年政治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传吉;叙述的政治[D];南京大学;2013年
4 王楠;民国初期辛亥革命史叙述中的国家性与地方性[D];南京大学;2013年
5 毕泽慧;o",
本文编号:2218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1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