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经济援华的历史考察
本文关键词: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师范大学》 2005年
对“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经济援华的历史考察
胡瑞涛
【摘要】:对中苏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双方的政治、军事关系方面及高层互动领域,但事实上,双方在50年代曾经存在过大规模的经济交往,很大程度上这种交往是以苏联对华提供经济援助的形式存在的,只不过由于冷战思维的长期影响,人们对双方之间经济层面的交流关注不够而已。本文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经济援华行为为着眼点,集中考察了这种援助的背景、形式,并最终认为苏联之所以要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从结构的角度来讲其原因在于,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系统的霸权国,苏联必须维持系统的存在及正常运转,这样才能维持对其有利的系统霸权结构的存在。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五十年代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历史背景。该部分主要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概述了建国初期苏联对华援助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对“一五”期间苏联经济援华的具体考察。本节主要分七个部分具体讨论了苏联经济援华的内容及形式,并在最后作一整体评价。 第三部分:对苏联经济援华原因的分析。本节主要从系统结构角度出发,对苏联援华行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景红霞;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D];山西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建国初期156项建设工程文献选载[J];党的文献;1999年05期
2 陈夕;156项工程与中国工业的现代化[J];党的文献;1999年05期
3 徐元宫;苏联顾问在东欧:一个历史考察[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03期
4 王奇;“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2期
5 袁宝华;赴苏联谈判的日日夜夜[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01期
6 沈志华;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7 安·哈扎诺夫,陈夕;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J];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02期
8 沈志华;关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历史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樊卡娅,朱超南;苏联援华与皖南事变不能构成因果关系[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3 潘正祥,李宇征;从和平外交到革命外交——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交战略大转变国际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4 王珍愚;试析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5 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6 徐则浩;;关于王稼祥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前后若干历史情节的匡正[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张金才;;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再次成为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8 房列曙;;谁对新四军皖南部队的严重损失负责[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9 王海光;;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高层权力的转移: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10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洋;;中苏恩怨的一个缩影——河南焦作中马村竖井建设(1955-1970)[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孙泽生;王淑云;;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4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6 陈志敏;;从“蜜月”回归正常?:新多极世界中的中欧关系[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王帆;;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系统整体性思维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孙泽生;;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9 张博文;;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创办的背景与动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承就;古巴共产党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芹伟;中苏同盟破裂原因新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雪雨;战后苏联红军占领时期的东北社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娇杨;抗日战争前期苏联对华军事援助(1937-1941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艳秋;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张广峰;战后国际格局下的琉球问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彦;我国环境不公问题的类型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奇;“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2期
2 陈勇勤,和旭超;“一五”计划与50年代共和国经济[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张伟;;一五计划前苏联帮了不少忙[J];党的建设;2006年03期
4 沈志华;;五六十年代苏联专家在华回顾[J];国际人才交流;2009年04期
5 顾保孜;;“一五计划”出台前后[J];湘潮;2009年02期
6 王文珍;刘瑛;;李富春与“一五”计划[J];湘潮;2010年05期
7 代红侠,徐家林;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启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晓明;杨留堂;;从引进到赎回:新中国初期的中苏合资企业——基于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的分析[J];湖湘论坛;2009年02期
9 沈志华;;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历程(1944—1950)[J];近代史研究;2010年06期
10 贾艳敏;陈云与“一五”计划的编制及实施[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飞;从政治文化看50-6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D];外交学院;2003年
2 邢和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昌沛;中苏经济关系“蜜月期”专论(1953-1959)[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静;1950-1960年代中苏关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D];华侨大学;2007年
3 柳绩;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1945-1960)[D];湘潭大学;2008年
4 石文文;19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运动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丹丹;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于燕妮;周恩来与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罗睿;刘少奇与建国前后的中苏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吉安;毛泽东的对苏战略与抗美援朝[D];延边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夕;156项工程与中国工业的现代化[J];党的文献;1999年05期
2 熊华源;抗美援朝战争前夕周恩来秘密访苏[J];党的文献;1994年03期
3 沈志华;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1期
4 沈志华;1950年中苏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J];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04期
5 沈志华;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6 沈志华,谢·冈察洛夫;《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续)[J];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評“中苏友誼史”[J];读书;1958年02期
2 万成才;;中苏关系的见证人——奥夫钦尼科夫[J];国际人才交流;1990年04期
3 田庆锋;新疆地区的中苏关系与新疆的近代化(1917-1949)[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夏明星 ,程彦唐;邓小平智调中苏关系[J];党史天地;2004年10期
5 李丹慧;20世纪60年代美中央情报局对中苏关系的评估——对美国情报委员会最新解密档案的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饶品良;;苏军驻中国东北研究述略[J];党的文献;2005年06期
7 夏军;;蒋介石为新疆境内中苏经济合作事宜致经济部等代电[J];民国档案;2006年02期
8 李同成;;中国驻苏大使馆被冲击前后[J];文史博览;2009年04期
9 左双文;曾荣;;联苏、和共、抗日:1937年宋美龄的政治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10 齐清顺;;前苏联专家及其在新疆的活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景河;;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世相;;全面抗日战争初期中美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启示(1937~1941)[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丁明;;从“正常化”走向“睦邻友好”——1989—1992年中苏(俄)关系简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栾景河;;《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比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5 汪小平;;中苏关系与台湾问题(1954~1958)[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储峰;;20世纪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述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存宽;;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刘存宽;;重新评价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9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黄纪莲;;早期中苏国家关系概述(1917~1924)[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董爱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张举玺 夏冰;[N];中华新闻报;2007年
3 夏义善;[N];人民日报;2004年
4 记者 杜恒琪 杨太阳;[N];中国档案报;2009年
5 姚昱;[N];南方周末;2007年
6 马长虹;[N];北京日报;2007年
7 曹鹏程;[N];人民日报;2007年
8 彭娌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焦东华;[N];中国档案报;2004年
10 陈一鸣;[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丁常昕;从缓冲区到结盟:新中国成立前后苏联的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7年
4 潘鹏;中苏友好协会的缘起、历程及终结[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陈立中;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文记东;1949-1966年的中苏文化交流[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王葱葱;革命之路[D];上海大学;2012年
8 汪朝光;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刘力;合作与碰撞[D];外交学院;2008年
10 关培凤;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D];武汉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瑞涛;对“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经济援华的历史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丁;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的美国因素[D];黑龙江大学;2013年
3 王利文;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苏关系的评估与美国对华政策(1950~1969)[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平;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视角下的中共文化建设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罗睿;刘少奇与建国前后的中苏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海红;中苏关系“蜜月时期”赫鲁晓夫的对华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7 曾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苏关系中若干问题的分析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8 韩志强;“第二次台海危机”对中苏关系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莉;1949—1959年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D];山西大学;2004年
10 袁玉虎;从中苏关系的演变看“大跃进”的动因(1958~1960)[D];外交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6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