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的学问之道
[Abstract]:Zeng Guofan believes tha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is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to focus on the unity of "Neo-Confucianism" and "Neo-Confucianism" in the way of learning. We can not only know the nature of empty talk, nor can we only know the practice of empty talk.
【作者单位】: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杨娜曼;蒋己兰;孙立敏;;清代湖南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与困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3 崔立中;刘丽娟;;桐城派的德育心理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田海龙;赵宏欣;;莲池书院办学特色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汪祚民;;《古文辞类纂》重视辞赋选录的理论指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杨翔宇;;朱次琦“四行五学”说探赜[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7 殷海卫;;论韩碑中的“文”与“道”[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8 张小龙;;《孙子兵法》在《三国演义》战例中的运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李慧;;丁日昌的外交思想与实践——以天津教案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9期
10 贾小叶;“中体西用”论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达敏;;张裕钊与清季文坛[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燃;;论曾国藩领导力的建立与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佑新;;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4 李佑新;陈龙;;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与湘学的经世务实传统[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王文远;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璐;论曾国藩的义理之学[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6 方明智;贾谊《新书》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文婷;试论西汉初期政论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耀斌;;湖湘文化与曾国藩军事思想的文化底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戴宏图;;曾国藩礼与仁探微[J];船山学刊;2010年01期
3 唐兆梅;;略论曾国藩的“积苦力学”[J];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4 杨国强;曾国藩和传统文化[J];近代史研究;1989年01期
5 韩立君;简评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曹凤祥;;曾国藩与金陵书局(连载之八)[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9期
7 欧阳斌;;与唐浩明对谈曾国藩(上)[J];文史博览;2010年11期
8 李立泉;应实事求是评价曾国藩[J];云梦学刊;1994年04期
9 齐国华;论曾国藩的社会变革思想[J];史林;1989年S1期
10 曹建英;曾国藩不知民族大义?——与刘乐扬先生商榷[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磊;;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探微[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袁若宁;;曾国藩廉政文化初探[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3 刘大治;;沈葆桢与曾国藩[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虹;沈汉炎;钟南;;从《曾国藩全集》的出版看首席编辑的编辑力[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5 姚文胜;;曾国藩人格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红燃;;论曾国藩领导力的建立与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苏中立;;执西用中·尚实达用·世运转变——严复经世致用思想的独特性[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8 贾熟村;龙盛运;;袁甲三与临淮军[A];太平天国北伐史论文集[C];1983年
9 柳岳梅;许全胜;;陈宝箴遗文(续)[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10 贾小叶;;督抚与晚清文化变革之决策[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双峰县委书记 李大剑邋双峰县人民政府县长 彭爱华;富厚双峰 深远流长[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纪瑾;“非典型清官”的正面和侧面[N];珠海特区报;2011年
3 通讯员 左都建 龙德;“曾国藩与湘军文化研究会”成立[N];湖南日报;2010年
4 朱汉民 吴国荣;学治贯通 汉宋兼综[N];光明日报;2007年
5 徐水涯;蒋介石对曾国藩的一点继承[N];北京日报;2003年
6 记者 曾西林;唐浩明在郴评析“曾国藩湘军治军方略”[N];郴州日报;2009年
7 雪珥;蝴蝶飞飞曾国藩[N];中国经营报;2010年
8 张洪彬;晚清的道德失落及其后果[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朱金泰;史笔不是描眉笔[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张俊录;曾国藩抄存丢失奏折[N];中国档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彭昊;曾国藩与道家思想[D];湖南大学;2010年
3 吴国荣;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D];湖南大学;2008年
4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涛;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D];复旦大学;2007年
6 房政;中国现代国家的型构1842~1953[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杨波;左宗棠军事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石峰岗;曾国藩人才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郭剑鸣;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为路径[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徐雷;曾国藩理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长青;经世致用与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山东大学;2008年
2 游欢孙;咸同年间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德强;曾国藩人生修养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朝晖;浅析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小舟;曾国藩与近代湖湘文化[D];河北大学;2001年
6 肖高华;曾国藩文化思想与中国近代化[D];中南大学;2004年
7 姚勇;保守中的进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弋;观念变迁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红;晚晴“以礼代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芳;曾国藩对两淮盐务治理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67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6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