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的游移——狄楚青办报思想演进的逻辑性

发布时间:2018-10-20 09:47
【摘要】:清末民初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也是中国报业的转型时代。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幻,促使知识分子群体在选择中分化。狄楚青是转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早年追随康梁,致力于维新变法事业。戊戌政变后,他背离康梁,由积极参政的政治精英转变为以报馆书局为生的文化精英。伴随着角色的转型,狄楚青的办报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转变,即从"革新舆论"到"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的转变。狄楚青办报思想的演进是清末民初中国新闻业转向的折射,是中国从传统步入现代的转型时代的写照,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Abstract]: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ere the key times for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and also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newspaper industry. The sharp change of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impels the intellectual group to divide in the choice. Di Chu-ching is a typical transition intellectual. He followed Kang Liang in his early years and devoted himself to reform. After the Wuxu coup, he deviated from Kang Liang, from an active political elite to a cultural elite who made a living as a newspaper and bookshop.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s role, Di Chu-ching 's thought of running a newspaper has also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tandard of political theory to the standard of news, that is, from "innovating public opinion" to "innovating the press of representative public opinion". The evolution of Di Chu-ching 's thought of running newspapers is the refraction of the turn of Chinese journalis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 is the portrayal of China's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imes, which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涵化与变异: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确立”(项目编号:2010b139)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K25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7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8 刘劲松;第一届国会选举再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9 沈寂;庚子勤王运动的再认识[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郑海麟;;黄遵楷与戊戌变法之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8 沈寂;;庚子勤王理念新探[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9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10 易惠莉;;关于山田良政的研究[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鑫;晚清标“新”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5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绪迁;莫理循与中国参加一战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殷元霞;《正谊杂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春荣;“息楼”与“息楼中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2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82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