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政争与国民党上海护工队的兴亡
[Abstract]: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KMT Shanghai Municipal Party Department gradually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controlling the Shanghai Workers' Movement, which was composed of labor movement groups, workers' welfare committees and nursing teams. Among them,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nursing team was to "support the leader of faithism", to obey the command of the Kuomintang, to carry out the so-called "order of production", and to "eliminate the armed ranks of the work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However, because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is unable to truly safeguar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workers, it is unable to save the economic crisis which i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nor can it contain the struggle for the rights of the various factions within the party that ignore the interests of the workers.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win the trust and support of many nursing workers to help it consolidate its shaky orde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starts from the workers' interests and improves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and treatment by starting the economic struggle of the workers, thus gaining the support of the masses of workers. The Shanghai Underground Party not only successfully infiltrated, utilized and disintegrated the nursing teams, but also directly organized the people's Security Corps of the armed self-defense organization with workers as the main body, and cooperated with the PLA in the smooth liberation and takeover of Shanghai. Whether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respect the workers' interests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chang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nursing team, but also affects the replacement of the old and new regimes in Shanghai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2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雷震寰;;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工人纠察队[J];湖南党史通讯;1987年06期
2 陈卫民;解放前的帮会与上海工人运动[J];史林;1993年02期
3 陈卫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工人武装——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J];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02期
4 顾祥盛;;“四一二”上海工人纠察队缴械析因[J];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大陆;;1966~1976年的上海职业人口[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5期
2 谢忠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市支援国防建设述略——以三线建设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唐晓菁;;家-国逻辑之间——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妇女”的“泥饭碗”[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3期
4 陈镭;;乡镇变迁和流浪者的言语——《一句顶一万句》主题解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朱少伟;;忆宝山路往事[J];都会遗踪;2013年01期
6 邵雍;;上海人民“六·二三”反内战大示威揭秘[J];都会遗踪;2014年02期
7 姜进;;可疑的繁盛——日军阴影下的都市女性文化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刘平;还原:工人运动与中国政治——裴宜理《上海罢工》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3年03期
9 黄美真;沦陷时期的上海工运[J];历史研究;1994年04期
10 张晴;;快城快客[J];美术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武云;朱明清;;从党史的附庸品到独立的工运史研究——兼评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华;杨成龙;;土地革命时期的上海赤色工会初探[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4 马军;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D];复旦大学;2004年
5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丁云亮;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D];上海大学;2006年
7 刘轶;现代都市与日常生活的再发现[D];上海大学;2008年
8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邹昊平;城市社区群众文娱社团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10 王萌;抗日战争前期日本在华棉纺织业研究(1937-194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胜利;瞿秋白狱中三斗国民党(中)[J];党史博采;2000年02期
2 苗生;国民党得以偏安台湾始末[J];文史春秋;2001年03期
3 张明金;奔向光明:国民党军二00师起义纪实[J];福建党史月刊;2002年03期
4 张明金;晋江义举——国民党军三二五师起义纪实[J];福建党史月刊;2002年06期
5 罗玉明,温波;国民党全国经济会议与裁兵编遣[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6 张治宇;;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覆灭[J];文史天地;2006年09期
7 刘统;;共产党“赶考”与国民党“搬家”[J];同舟共进;2009年10期
8 马社香;;国民党一次流产的“政治自救”[J];同舟共进;2009年07期
9 王艳梅;;国民党60军起义[J];新长征;2011年07期
10 须立;;析抗战时期国民党既联共又反共的两面政策[J];安徽史学;198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希雄;;对国民党军23师起义工作的回忆[A];老兵话当年(第四辑)[C];2003年
2 董玉梅;;浅谈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一旅起义的历史背景和作用[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服膺;;在党的哺育下成长[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五)[C];2005年
4 ;庆祝抗战胜利与迎接国民党反共派的挑战[A];铁流11——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C];2007年
5 王楚英;;国民党军原本不该进行的碾庄之战[A];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6 晨f^;;北上整训经过[A];联抗战友忆联抗[C];1997年
7 求实;;瞿秋白同志被捕日期考证[A];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谢世诚;;国民党统帅部在淮海战役中的决策错误[A];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9 朱太刚;;突围记[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10 马占仓;;新十一旅起义的时代背景及重要意义[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淼;国民党“御林军”起义前后[N];解放军报;2012年
2 郭德宏;“天皇”、“国民党军”等提法不科学[N];北京日报;2006年
3 哈斯巴根 特木其夫;锡察草原武装剿匪斗争[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4 记者 齐九鹏;冲破黎明前的黑暗[N];抚顺日报;2008年
5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N];西部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阎亮 整理;黄镇与安阳军调小组[N];安阳日报;2011年
7 梁桢;目睹红军大会师[N];甘肃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怓红;胜利之火映红山城本溪[N];辽宁日报;2008年
9 石 英;影视作品岂能给国民党军官“提衔”[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胡博;林彪一生中的两次败仗[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汪朝光;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U
本文编号:2312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1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