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乡村税收中的村庄领导阶层及其权力变迁——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西村长副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8-11-11 14:28
【摘要】:民国时期,传统的村庄领导阶层的类型范围、社会角色与功能都发生着重要变化。在山西乡村,由于政府控制基层社会的需要,村庄的作用和地位得到史无前例的提高,村长副的权力也相对较大,因此地主士绅大都主动担任了村庄的领导职务。但随着山西"村政"建设实施之下农村事务的繁多,再加上后来农村田赋等税负日益繁重,农民陷入了广泛的贫困中,村庄的赋税征收往往成为一种无法圆满完成的任务,这导致村长副等村庄领导阶层的权力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很多时候,村长副不得不垫付村里上交的赋税,有的为此倾家荡产或丧失性命。因此,不要说地主富农,就是一般的农户也不愿担任村长副这一职务。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mport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types, social ro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leadership. Because of the need of the government to control the grass-roots society, the role and status of the village has been improved in an unprecedented way, and the power of the village chief and deputy is relatively large. Therefore, most landlords and gentry have taken the initiative to take up the leadership position of the village. However, with the variety of rural affairs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illage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increasing burden of taxes on rural land and other taxes later, farmers have fallen into widespread poverty, and the collection of taxes in villages has often become a task that cannot be satisfactorily completed. This led to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power of the village leadership, including the deputy chief of the village. In many cases, village chiefs have to pay taxes paid by the village, and some have lost their property or lost their lives. Therefore, do not say that the landlords and rich peasants, even the general peasant does not want to hold the post of deputy village head.
【作者单位】: 运城学院政法系;
【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041056-04) 运城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编号:YQ-2012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起东;华北县政改革与土劣回潮(1927—1937)[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王先明;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晋中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5年02期

3 董江爱;论阎锡山统治下的村治腐败与权力失衡[J];晋阳学刊;2002年06期

4 魏光奇;国民政府时期新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分化[J];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3期

6 戎子和;值得记述的阎锡山二三事[J];山西文史资料;1995年04期

7 王先明;近代士绅阶层的分化与基层政权的蜕化[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8 张君卓;;1927—1937年华北田赋征收体制与农民负担[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3期

9 渠桂萍;;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基层政权代理人的“差役化”——兼与清代华北乡村社会比较[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10 苏全有;张鱼伟;;对近代中国绅士劣质化问题的质疑——以河南省汲县绅士群体为个案[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启耀;一个区域社会内的农民田赋负担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海涛;;习惯规范与民间契约:冲突与弥合——以民国华北地区的雇佣关系为切入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张健;;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董传岭;;晚清山东自然灾害与农业经营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4 邵燕婷;19世纪后期上海季节性移民的形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6 王询;中国与欧洲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组织之比较[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7 黄宗智;中国法律制度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0年01期

8 陈晋文;论三十年代对外贸易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郇建立;国家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郇建立;;国家政策、农民与农村贫困——一个“结构化理论”的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王士俊;;农村制度变迁中的农民利益诉求 从杜赞奇“经纪模型”视角的考量[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4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丁士军;陈风波;陈玉萍;;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丁士军;陈玉萍;陈风波;;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刘东勋;;内陆传统农区的市场化转型与工业化启动机制[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炳U,

本文编号:2325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25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