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尝试共和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8-12-17 03:15
【摘要】:民国初期袁世凯当政的那几年,告别数千年的帝制,尝试一种前所未有且所知不多的全新政治体制,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一段举足轻重的过渡时期。从长远看,"共和"与"专制"是竞争的关系。若民国能让人民感觉比过去更好,新政体便固若金汤。但不少士人以革命的眼光看待共和,重视社会甚于政治;民国不如清,成为很多新旧士人的共识。不过这更多或是那些关注社会革命的读书人代民失望,一般老百姓似未见那么多不满。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现象提示我们,需要以长程的历史眼光具体考察民初尝试共和期间方方面面的变与不变。
[Abstract]:In those years of Yuan Shikai's rule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t was an important transitional period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China to bid farewell to the monarchy of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o try a completely new political system which was unprecedented and unknown. In the long run, republic and autocracy are the relation of competition. If the Republic can make people feel better than in the past, the new regime will be solid. However, many scholars regarded the Republic as revolutionary and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society than politics;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inferior to the Qing Dynasty and became the consensus of many old and new scholars. But this is more or those who focus on the social revolution scholars are disappointed, ordinary people do not seem to see so much dissatisfaction. These complicated contradictions suggest that we need a long-ter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e changes and invariance in all aspects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 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
【分类号】: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罗志田;;“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士人心态与政治[J];历史研究;2006年04期

2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中)[J];近代史研究;2012年06期

3 柯继铭;;理想与现实: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磊;于春江;;近年来国内清末新政研究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彭宇;;行政绩效管理的实用主义倾向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左玉河;;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6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宣扬;李乐;;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刘洪玲;;困境与出路:新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宣丹妮;;民企与政府关系扭曲诱因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10 关海宽;闫丽娟;;农村教育对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地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4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7 宋广奇;当代中国反腐模式转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超;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郭靖嘉;基于节约型政府建设的行政成本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文超;公众参与海洋环境治理的能力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廷湘;1920年前后两次争国权运动的异样形态及形成原因[J];近代史研究;2005年02期

2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J];近代史研究;2012年03期

3 巴斯蒂;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关于伯伦知理《国家论》的翻译[J];近代史研究;1997年04期

4 里赞;;司法或政务:清代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J];法学研究;2009年05期

5 罗志田;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初的新旧之争[J];历史研究;1995年05期

6 罗志田;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J];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7 王lN森;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J];中国文化;1996年02期

8 柯继铭;;理想与现实: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9 罗志田;;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10 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尉刚;;戴季陶与同盟会[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林红;现代化、革命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乡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吴润凯;;拿黎副总统作广告[J];文史天地;2008年12期

4 元青;民国史研究的可喜收获——读《民国初年的动荡》[J];历史教学;1997年06期

5 卞敏;民国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评《民国大迁都》[J];学海;1998年02期

6 王明前;;南京政府时期县级地方的军事化——以湖南省平江县为个案的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王春南;民国史研究的新阶段——张宪文教授访谈录[J];民国春秋;1998年04期

8 万安;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国史研究》正式批准立项[J];民国档案;2004年02期

9 王新民;;张謇撰写的中华民国国歌[J];文史天地;2006年08期

10 刘大年;《孙中山和中华民国》补述[J];近代史研究;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双文;王杰;;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熊作华;;梅园会议上的王文华[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3 虞和平;;北伐战争之前的民生主义运动及其影响[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蒋永敬;;孙中山革命希望的新纪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5 邱远猷;;孙中山与中国法律近代化——以南京临时政府法制为中心[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6 邓正甜;;岑春煊在1918[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7 李谷城;;香港对辛亥革命的义捐[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8 徐子法;;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及其借鉴价值[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9 郭秋光;;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10 张小萌;;浅谈孙中山与韩国民族独立运动[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宪文;民国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0年

2 台湾作家 杨照;“中华民国”四字的来源[N];南方周末;2011年

3 崔雪芹;民国史研究又获珍贵资料[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史馆文;结束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N];中国档案报;2004年

5 本组撰稿:新华社记者 邬焕庆;东北沦陷14年,损失130多亿美元[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高全喜:宪法出场,革命退场[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江汉大学政法学院 刘明钢;鲁迅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N];北京日报;2011年

8 浩宇;高全喜:宪法出场,革命退场[N];经济观察报;2011年

9 陈铁健;“谷底”说辨析[N];北京日报;2009年

10 本版褚静涛(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台湾光复 主权归来[N];华夏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文初;民族主义之旗[D];浙江大学;2005年

2 袁莉莉;1949-1978年中国革命型政治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何朝银;革命与血缘、地缘: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949-1965)[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长命;国民政府时期的蒙古自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郑率;蒋介石与民末宪政[D];吉林大学;2009年

7 何品;从官办、官商合办到商办:浙江实业银行及其前身的制度变迁(1908-1937)[D];复旦大学;2006年

8 葛涛;声音记录下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8年

9 汪朝光;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李秀原;民国宪政体制的选择与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革命·战争与村界的形成[D];山西大学;2006年

2 董家强;1926—1937年蒋介石国家统一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范珍;中华民国运作刘长春参加奥运会过程的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胡荣明;民国鄱阳湖区的水利纠纷研究(1928-1948)[D];南昌大学;2008年

5 李爱华;1912年关于省制改革的争论[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波;中华民国前期中等教育观念变迁[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广;辛亥革命纪念述论(1912—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禚迎春;《青岛新民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庞士兵;民国初年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虎峰;群众运动与经济建设[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3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83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4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