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辛亥革命场域的外蒙古问题
[Abstract]:Since the 1911 Revolution, the political run-in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Outer Mongolia was a little difficult, and the latter had a low degree of political identity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WaiMongol monarch Lama designed the future political trend and declared "independen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reat Mongol state. Then Russia interfered, and the situation turned into a political game in which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participated. With the political game between Russia and Mongolia, the goal behind it is to build a country. Although the Nanjing interim Government and the later Beijing government took the path of building a national identity as the path, through such means as persuasion, canonization, legislation, giving benefits,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etc., it strengthened its ties with the Outer Mongolia reg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gion has been realized. However, because of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Russia's interventio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integration was not effective as a whole. But in any case, through the political game with Russia and Outer Mongolia, it made Outer Mongolia abandon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to some extent acquired a legitimate image of promoting and explaining the integration of Outer Mongolia. The subsequent inclusion of Outer Mongolia under its administration was also a succes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之统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CZS026
【分类号】:K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冯建勇;;重构国家认同:民初中央政府对蒙藏边疆地区之统合——以1911~1915年为中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4期
3 李玉伟;北洋政府的民族政策与内蒙古的民族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2期
4 马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黄帝崇拜”的族群狭隘性[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5 杨昂;;清帝《逊位诏书》在中华民族统一上的法律意义[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5期
6 华国梁,戴峰;民国初年蒙古王公对"五族共和"政策的民族认同[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蔡凤林;;日本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蒙藏协约”[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1期
8 周竞红;清末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政区管理体制变迁及对蒙古族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冯建勇;;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及其在边疆地区的适用[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3 郭汉民;杨慧婷;;民初库伦集团侵扰内蒙史实述论——以《盛京时报》为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刘忠和;;试论绥远建省[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杨顺清;;从“因俗而治”到“五族共和”——中国民族治理模式的近代嬗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潘先林;;“五族共和”思想的内涵与实质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7 陈日红;;从荆楚民艺管窥辛亥革命[J];大舞台;2013年01期
8 凌斌;;从《清帝逊位诏书》解读看国家建立的规范基础[J];法学家;2013年04期
9 吴杰;;传统“天下”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对接——对《清帝逊位诏书》宪法意义的反思[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冯建勇;;重构国家认同:民初中央政府对蒙藏边疆地区之统合——以1911~1915年为中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武麟;;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转型及其民族关系之建构[A];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梁卫东;清末鄂尔多斯基层社会控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郝亚明;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白剑光;晚清阿尔泰边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徐中林;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白利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与少数民族的政党认同[D];云南大学;2013年
10 惠泽宇;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利益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凯;浅析革命派思想的“局限性”[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耀;车臣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乌云山丹;20世纪前二十年间乌力吉木伦河流域蒙旗之开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阿如汗;内蒙古中西部诸厅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胡玉花;清末民初绥远城驻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门金宝;晚清内蒙古蒙古族民族主义思潮析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陶冉冉;北洋政府时期中央对蒙古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朱军;唐继尧政权对云南边疆地区的治理[D];云南大学;2011年
9 刘兴中;民国国耻日与国家认同[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彩云;清末“新政”时期贡桑诺尔布教育实践活动探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冯建勇;;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及其在边疆地区的适用[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3 村田雄二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孙明;;由禅让而共和——梁济与民初政治思想史一页[J];史林;2011年02期
5 常安;;“五族共和”宪政实践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6 何群;论民族认同性与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成功调整[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李玉伟;北洋政府的民族政策与内蒙古的民族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2期
8 欧立德,华立;清代满洲人的民族主体意识与满洲人的中国统治[J];清史研究;2002年04期
9 华国梁,戴峰;民国初年蒙古王公对"五族共和"政策的民族认同[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黄兴涛;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国良;邱新有;;村庄政治视野下的农地制度构建考察——江西省仲村土地调整个案的研究[J];农业考古;2006年03期
2 付金柱;;刘邦与“三杰”关系析论——一种基于政治博弈论的考察[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瑞霞;李亚峰;;1929年裁兵运动的失败原因新探——以天津《大公报》的讨论为中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祝天智;;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再评价[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5 王文光;龙晓燕;;清代中央政府与西南民族上层的政治博弈[J];思想战线;2008年05期
6 胡悦晗;;论“二月罢工”中各方势力的多重博弈——以《申报》为视角的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4期
7 孙文沛;;浅析莫洛托夫访问柏林背后的政治斗争[J];理论月刊;2009年01期
8 胡悦晗;;政治博弈与“二月罢工”——以《申报》为视角的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陈伟;;论山县内阁与民党的政治博弈[J];日本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10 金学勤;;论美国汉学家白氏夫妇的《论语》“层累论”成书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3Gde政治博弈[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苗迎春;美伊战争:利益催生博弈[N];国际金融报;2003年
3 世经政所 李少军;印度洋海啸对国际关系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雪鑫;欧元兑美元跌至9个月低点欧元缘何大幅下跌?[N];证券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智;央行致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N];经济日报;2005年
6 刘卫东;西方大国的“海啸”外交[N];南方周末;2005年
7 丁东(学者);焦点人物的命运[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刘杉;“政治化”的人民币如何解套[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9 江涌;图解美伊战争[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陈强;银政合作应有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帆;全球化时代的对外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华启和;气候问题政治博弈的伦理共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应品广;竞争政策的宪政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谭,
本文编号:2388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8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