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安徽主要农业灾害防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4 17:41
【摘要】:民初的安徽灾害频仍,给社会发展造成很大危害。以地方志及相关文献所载史料为基础,并借鉴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民初安徽主要农业灾害概况,进而探究民初安徽主要农业灾害的防控技术与政策。研究表明,民初安徽在主要农业灾害的防控技术与政策上未能有所创新,多为继承与改进前代成果。但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更为精细,同时注重官方、民间的合作;并且强化行政命令在灾害防控中的作用,以督促地方谨慎应对,并充分发挥灾害防控中的团体协作。
[Abstract]:The frequent disasters in Anhui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aused great harm to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contained in the local chronicles and related documents and drawing on the relevant academic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disasters in Anhui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and policies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disasters in Anhui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nhui has failed to innovat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and policies of major agricultural disasters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ostly inheriting and improving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However, the technology is more sophisticate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and strengthens the role of administrative orders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urge the local authorities to deal with it carefully,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operation of the groups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江苏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近代淮河文化的传承与变迁”(项目编号SK2014A071) 省级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项目编号ZH2013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258;S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灾荒成因浅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陆芹英,汪志国;近代安徽水灾之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王成兴;;民国时期华洋义赈会淮河流域灾害救治述论[J];民国档案;2006年04期

4 楼亦槐;沿淮蝗区水涝与飞蝗发生关系的初步调查及其在防治措施上的探讨[J];昆虫学报;1959年02期

5 李勤;民国时期的灾害与巫术救荒[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陈业新;近五百年来淮河中游地区蝗灾初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2期

7 汪志国;;自救与赈济:近代安徽民间社会对灾荒的救助[J];中国农史;2009年03期

8 汪志国;;论近代安徽自然灾害的特征[J];灾害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陈业新;;1931年淮河流域水灾及其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4 张晓丽;;20世纪50年代安徽水灾中医疗救助活动述论——以1954年淮河水灾为例[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5 汪志国;;近代安徽水利事业述论[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6 顾留碗;王春;李伟涛;魏守月;;基于GIS的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7 汪志国;;自然灾害对近代安徽乡村环境的破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刘长生;;1954年江淮水灾与社会救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黄庆庆;;近五年来民国社会救济史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10 孔杰斌;;杭州地域文化与元代杭州杂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5 胡孝忠;明清香山县地方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葛宝森;保定商会研究(1907-1945)[D];河北大学;2011年

9 胡孔发;民国时期苏南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龚光明;中国古代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芹英,汪志国;近代安徽水灾之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施和金;安徽历史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3 唐锡强;抗战时期日伪对安徽的经济掠夺[J];安徽史学;1994年04期

4 金胜一;近代中国地域性灾荒政策史考察——以安徽省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王培华;试论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韵律性及国家减灾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竺可桢;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J];地理学报;1934年01期

7 徐近之;淮北平原与淮河中游的地文[J];地理学报;1953年02期

8 王方中;1931年江淮大水灾及其后果[J];近代史研究;1990年01期

9 钦俊德,翟启慧,沙槎云;蝗卵的研究,Ⅰ.亚洲飞蝗蝗卵孵育期中胚胎形态变化的观察及野外蝗卵胚胎发育期的调查[J];昆虫学报;1954年04期

10 马世骏;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J];昆虫学报;195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创刊词[J];农业灾害研究;2011年01期

2 顾秀龙,许复兴;农业灾害的类型、发生规律及研究方法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1995年06期

3 卜风贤;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4 陈彦文,麻志周;农业灾害经济分析研究[J];灌溉排水;2002年03期

5 卜凤贤;周秦两汉农业灾害系统的要素构成[J];农业考古;2004年01期

6 卜风贤;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5期

7 阎峰;李茂松;覃志豪;;我国农业灾害统计中存在的问题[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3期

8 李茂松;闫峰;王艳姣;覃志豪;;新时期我国农业灾害统计的改进[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6期

9 王佳楠;孙暑萍;;陕甘宁地区历史农业灾害调控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10 张运胜;;在农业灾害中捕捉课题的点滴感受[J];湖南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汪洋;刘秀清;;农业灾害与农民心里变化及行为选择规律[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湖北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媛媛 实习生 洪波丽;切实加强农业灾害防控[N];黄石日报;2010年

2 方李灿 刘佩友;宿松努力减轻农业灾害损失[N];安庆日报;2009年

3 袁强;新疆保险业支付农业灾害损失赔款2777万元[N];中国保险报;2010年

4 记者 史力;农业灾害查勘有了“电子眼”[N];安徽日报;2012年

5 记者 姜欣欣;日本农业灾害金融补偿的经验与启示[N];金融时报;2012年

6 郭永利;日本农业灾害补偿制度[N];东方城乡报;2013年

7 姚兴宝 记者 罗石平;宁夏成立农业灾害鉴定委员会[N];中国保险报;2010年

8 记者 贾莹;农业灾害将分四级应急[N];兰州日报;2005年

9 刘效仁;农业灾害险赔付制度缺失令人反思[N];中国信息报;2008年

10 记者 欧阳蕾昵;将农业灾害性损失降到最低[N];东方城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卜风贤;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潘鑫;潍坊市农业灾害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韦津华;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农业灾害分析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3 冯利兵;中国古代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0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00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