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与理念的离合: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范式的多重歧异
[Abstract]: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key period of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ve constructed a systematic research paradigm includ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social science, the division of disciplines, research objects,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purposes, and so on. However, th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construct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hows a tendency of alienation between academic discourse and concrete ideas. Behind the seemingly consistent discourse of division of disciplines,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t academic ideas among factionalis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cientific positivism, we all take the causality law of social phenome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social science, 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on of this kind of causality law. We all affirm the social practicality of social science, but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 practice. The different academic ideas contrast with the separation of three social science school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academicians, the Kuomintang and the Marxists.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民国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09YJA770049)
【分类号】:K2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学文;凌玉建;;意识形态与早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对“文学为意德沃罗基的一种”命题背景的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明明;;论社会科学范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12期
2 吴虎兵;金新政;;智能设计理论在批评、打击和压制中成长[J];卫生软科学;2005年06期
3 王萌;佛教文化与科学范式——当代佛教与科学关系解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2期
4 李少军;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黄为民;;自然科学发展的周期规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刘林;科学范式·文论要素·当代转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蒋学杰;陈爱梅;;科学的人文品质与科技创新范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谢瑜;李幼平;;循证医学:从范式到文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06期
9 杜吉刚;断裂意识、现代性意识与西方现代诗学史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年01期
10 钟海连;;老子道论对中国传统科学范式建构的意义[J];中州学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林;;中西数学科学范式的比较——李约瑟博士对中国数学史的贡献[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2 谢清果;;道家思想奠定中国传统科学范式的基石[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3 余达淦;;从地学“三大争论”中看“科学范式”对科学理论形成、发展的贡献[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4 于金富;;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科学范式[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5 郑度;;弘扬青藏精神 不断攀登青藏 科学研究高峰——缅怀刘东生先生的教诲[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6 秦鸿;;砭石与科学研究方向的新契机[A];2006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晓林;;市场经济复杂性的挑战——华尔街金融危机所凸显的新古典范式窘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8 智广元;;老子之“道”与现代科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李际;陈立今;;医学模式变迁历程的终极关怀主旨[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束金星;;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解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陆;双重属性的中医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傅蕴德;突破原有范式[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王新陆;双重属性的中医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李灿东 郑兰英;从中西医理论体系出发看中医院校人才培养[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王晓林;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科学重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朱明;中医药发展的轴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张其成 刘理想;中医的现代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邢珏珏 温秀;旅游规划应强调人文、个性、可持续[N];中国旅游报;2003年
9 肯尼思·麦克利什;形成世界的观念[N];经济观察报;2004年
10 王巧慧;道家科技思想的当代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小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袁凌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炜;中西医结合教学的理性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黄家裕;从生物学史视野批判库恩理论[D];广西大学;2006年
3 王志芳;索伯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4 秦艳燕;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博物学[D];浙江大学;2009年
5 刘忠辉;克彻尔认知劳动组织理论探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光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引领社会的内涵与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马如俊;西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实质及其意义[D];山西大学;2003年
8 张晶晶;中医药术语英译方法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张志会;熊彼特创新理论复兴的评析[D];东北大学;2007年
10 赵宗孝;回归生活:教育范式的历史转换[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16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1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