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中国留学生群体考析——以1912—1925年留学生群体为对象
[Abstract]: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interim government and the later Beiyang government inherited the policy of studying abroa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went abroad to receive higher education abroad.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 large group of overseas students, the United States, formed a large group of foreign students. Japan and Europe became places of study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stud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owever, in these three places, the number of modern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subjects, their places of origin have their own emphasis but not the same;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situation of the overseas students in the same place has changed subtly with the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countries studying abroad. Through 1912-1925 modern Chinese students group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number, origin and study subjects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three pla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Europe in the early ten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K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希;中国人留学美国的历史回顾[J];八桂侨史;1996年02期
2 刘丰祥;;民国时期北平高校教师的休闲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3 周棉;关于编撰中国近现代人物辞书的若干思考[J];编辑之友;2002年03期
4 吴会蓉;;晚清教育新政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1期
5 裴艳;;中华民国法学会论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董虹;;近代天津女子留学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7 李灵革;;清末民初留学生与妇女报刊[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陈育红;;战前中国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赖继年;;留学、建设与展现:近代留学生群体的自我构建[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庄国土;;论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基础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亚太;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培富;龚雅丽;;近代留学生与国家自然科学奖[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岳谦厚;张玮;;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教育的多元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李协京;;中国近代史上的早期日本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杨茂庆;;福建船政学堂赴欧留学生的贡献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5 管玉婷;;近代中国的跨国社团——以中国扶轮社沪、宁分社为中心[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6 孔繁岭;;南京政府前期的留美教育[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7 徐志民;;大正中后期日本政府改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探析(1918~1926)[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方小玉;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5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张宝强;体育专业留学生与中国体育发展研究(1903-1963)[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茂胜;晚清至抗战前士绅与江苏农业近代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丽;民国时期的安徽留学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萌;河南近代女子中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程涵;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松;晚清中国留美学生的构成及社会影响研究(1872—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勇;日俄战争前后留日学生心态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园园;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演进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莉;民国湘籍外交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江荷;清末民初(1862-1918)教师群体近代化历史演进考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函;;就《大中华》杂志看民初“求官热”现象[J];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张代春;;近代广东航海教育的发轫与嬗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3 韦国友;;试谈《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曾光光;;吴汝纶与维新变法思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秋颖;民国初年的反袁“三狼”[J];民国春秋;1998年03期
6 姚尚右;试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教育[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陈哲;抗战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黄敏;;黄炎培与抗日战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7期
9 姚琦;;论民国初年的科学教育思潮[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裴燕生;;刻铜高手张樾臣与著名画家交往逸事[J];北京档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渭滨;;我读《近代中国》[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4 陈绛;;陈兰彬《使美纪略》[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5 ;《近代中国》一至九辑目录[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6 吴雁南;;戊戌维新运动与近代中国民主主义运动[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7 刘曙东;;近代入城流民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潘兴明;;关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动因的考察[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10 李进修;;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先驱[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圣培 曲辰;民国初年女子大闹参议院事件始末[N];中国档案报;2003年
2 晨思;挑战传统的一条“缝”[N];天津日报;2010年
3 闫翠翠;民国初年济南的民众娱乐[N];联合日报;2010年
4 刘亮 孙宗贤;郭坚与民国初年的陕西政局[N];团结报;2010年
5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唐小兵;民国初年语境中的边缘人[N];东方早报;2011年
6 侯桂林;“天外来客”——清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陨石[N];太原日报;2010年
7 ;近代中国的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8 韩亚光;近代中国的两种趋势[N];团结报;2010年
9 马照南;具有世界眼光的爱国者[N];人民日报;2005年
10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N];经济观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2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5 傅静;意识形态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05年
6 张佳余;近代东北开埠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严泉;民国初年的制宪与民主转型[D];上海大学;2005年
8 倪琳;近代中国舆论思想演迁[D];上海大学;2010年
9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呐喊与彷徨—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的社会认同与社会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琳;民初社会与教育近代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熠;承先与启后[D];安徽大学;2005年
4 袁轶峰;清末江西新式学堂与社会变迁[D];南昌大学;2005年
5 于诗琦;抗战时期大后方出国留学生群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赵振华;民国初年长芦募捐活动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聂会会;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女性参与”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程二奇;近代中国行业组织的历史变迁[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38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3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