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亦或对抗——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双方的劳工政策与实践
[Abstract]:The period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orkers' movement. Both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have expressed their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ers' movement through their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process, the "cooperation" and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stensibly reflect the slight differenc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especially the Kuomintang, along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political status. But in fact, it is only the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agitation of the workers' movement to overcome the historical defects.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府、工会与劳资问题——以1927-1937年的上海邮务工会为中心的考察”的阶段性成果,资助编号12CZS034
【分类号】:K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曙光;论“国民革命”的几个重要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杨海兰;恽代英的国民革命观[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3 曲延春;国民革命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姚曙光;国民革命思想新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黄振位;“国民革命”的提出与中共“三大”的召开[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6 陈红民,魏兵兵;国民革命期间中共之宣传策略初探——以1923—1925年之《向导》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7 刘平;;塑造“国民”与“国民革命”——评费约翰《唤醒中国》[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8 李翔;;“国民革命”概念演变考论——以1897-1927年为中心[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9 李翔;;1897~1927年“国民革命”概念演变考释[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10 刘扬雄;李德芳;;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口号宣传的特点及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唐政虎;;杨善集国民革命思想之剖析[A];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2010年
2 蒋永敬;;孙中山革命希望的新纪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3 黄晓峰;;飞南地致孙逸仙的一封信[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志强;;郭沫若在北伐前夜[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黄道炫;谁该为大革命失败负责?[N];东方早报;2013年
2 许昌学院法政学院教授 高心湛;回眸中国现代史上的“赤”、“白”分野[N];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晓飞;国民党的民众动员政策及其转变(1924-1927)[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延春;国民革命的社会现代化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岳梅;彭述之与瞿秋白国民革命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余懿;解放与塑造:国民党的“三八”妇女节纪念(1924-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玺博;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 刘扬雄;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口号宣传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苗山根;试论大革命失败后施复亮的国民革命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郑红岩;国民革命与中国的政治发展[D];扬州大学;2007年
8 孙海英;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北伐观的多维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志毓;革命、建党、建国[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晓;中国国民党北伐决策研究(1924-1926)[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38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3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