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阈下中共在延安时期的发展之道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key to its success is to be good at gathering and utilizing social capit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Yan'an period. The concrete ways include: constructing the vertical social organization network with the CPC as the core, establishing the horizontal social structure based on trust and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mutual assistance and cooperation and rural community, shaping the new social culture, developing democratic political practice, and so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in Yan'an period has inspired us to think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PC from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to the ruling party has a continuous deepening process, and its main problems to be solved today. Or from the social level to draw on the source of legitimacy and to realize the Party's own modernization of the source of legitimac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基金】:陕西省2012年社科基金项目“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12A011) 陕西省2013年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梦述论”(13ZGM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31;K26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建华;;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研究——以陕甘宁边区发展劳动英雄与改造二流子为考察对象[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魏晓明 ,冯崇义;《延安道路》的反思——译者序[J];历史教学;2003年02期
3 王晓荣;;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包容与社会和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飞;;社会资本的经济学诠释:限度及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芮必峰;李嘉树;;西方记者探访和宣传“红色中国”的原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田旭;;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及其反思——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唐雪梅;赵海林;;社会资本视野下的乡村政治精英[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5 蓝浩溥;;农民合作组织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大平山镇江下、江岭村罗伞陂坝灌区用水者协会的案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6 何伟福;;抗日根据地合作社述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聂飞;;农村治理语境下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的培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9期
8 周小虎;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张娟;;弱势行动集团主导下的政制创新——辛亥革命的历史制度主义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苏玉菊;王琳;;志愿者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忠;;发挥社会资本优势 促进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2 刘敏;;社会资本的建构: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视角[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赵爱英;;落后地区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支出绩效研究——基于天水市的分析[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雪玉;;社会资本视角下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进路[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蔡潇彬;;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佳;;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治理变革进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俊月;;西方整体政府的构建路径及其借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徐湘林;;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燕继荣;;构建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投资社会资本[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裴志军;社会网络与经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7 任奔滔;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融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晖;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效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曹晗峰;跨学科视角下公共就业服务NPO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邹舒然;网络传播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申腾;日常政治视野下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行动探析:基于HB社区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烨华;社会资本视域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升途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周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权的理论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门献敏;;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兴盛原因及其启示[J];学理论;2011年03期
3 徐文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间传统艺术理论与实践[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朱雪平;;延安时期中共构建和谐边区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J];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贺永泰,刘常喜;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自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雷小倩;;陕甘宁边区二流子改造及其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文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参政[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许仲举;;延安时期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现实启示[J];理论导刊;2011年06期
9 张国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动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张国茹,卜忠政;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星亮;;党在延安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张美娥;;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3 李春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能力探析——以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个案考察[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程朝云;;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奔赴陕甘宁边区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5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风气的变革[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杨扬;;中外记者参观团眼中的陕甘宁边区[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7 唐培吉;;扭转乾坤 改换日月——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陈挥;;论史迪威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原因[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民立;;正义的号召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和影响[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10 王惠英;;建国初期毛泽东“一边倒”战略的选择[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雪梅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追忆延安时期中共舆论支持民盟西北总支部往事[N];各界导报;2010年
2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上)[N];人民日报;2007年
3 马新芳 本报记者 姚志伟;生活在延安时期的蒙族回族同胞[N];陕西日报;2009年
4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下)[N];人民日报;2007年
5 马建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反迷信斗争[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黄修荣 周勇 李青 郭生春 徐学初 陈全 陈树文 张喜德 刘贵田 胡昌锐;不屈之城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N];重庆日报;2005年
7 秦立海;“雷击事件”与大生产运动[N];协商新报;2005年
8 杨正发;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财[N];民主协商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向萌 整理;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N];经济日报;2011年
10 周云水;地方性知识与延安时期的民族问题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职干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建民;华北人民政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韬;南京国民政府文化建设研究(1927-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少鹏;民初的国家主义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赫崇飞;张闻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玉敏;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社经济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小勇;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2 张良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出版”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崔延力;延安时期中共领导集体与陕甘宁边区建设述论[D];西北大学;2009年
4 朱伟;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腐兴廉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5 喻志桃;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红莲;陕甘宁边区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优抚工作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葛晋平;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D];山西大学;2008年
8 李淑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事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张志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58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58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