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东方主义化的中国形象:世界体系中的意识形态霸权

发布时间:2019-04-25 23:47
【摘要】:中美关系在当代世界日益变得更加重要,其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我们不能忽视双方任何交往的方式。在当代,学者、政策制定者们除去对传统地缘政治、经济因素对两国关系影响的考察之外,更加注重考察能在深层次影响两国关系的其他因素。例如被人们称为“软实力的”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能在更深刻、细微的方面影响国际关系,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这些因素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考察。近代在不平等条约保护下来华的美国传教士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留下了奠基的一笔。本文便意在分析美国传教士们在西方人心目中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塑造的原因以及在历史上可能留下的长期影响。 本文采纳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作中对近代英法东方学者关于中东世界的描绘进行权力话语分析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对于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有关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著作进行分析。文章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学术史概况、文章内容和方法以主要应用材料;第二章大致概括了西方霸权语境的形成以及美国传教士们在其中的位置;第三章对传教士所创作的形象和话语进行剖析,并对其形成原因、特点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进一步的可研究因素;带着这些因素,第四章将对这一形象的传承和演变进行分析;第五章(结论)部分将以一个关于不同文化/明关系的设问起头,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此进行回答。
[Abstract]:China-US rela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nd they are so important that we cannot ignore the way w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contemporary times, scholars and policy mak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other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depth than the traditional geo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addi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geo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or example, people call "soft power" culture, ideology and other factors, in more profound, subtle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these factors need us to carry on the in-depth research investigation to it. American missionaries who came to China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left a foundation in Sino-American cultural exchang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how American missionaries shaped the image of China in the eyes of the West, the reasons for the shaping and the possible long-term influence in history. This paper adopts Edward Saeed's post-colonial theory of power discourse analysis of modern English-French oriental scholars' depiction of the Middle East world in Oriental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s of American missionaries about China and its image.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cademic history,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article with the main applied materials, and the second chapter generalizes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hegemonic context and the position of 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it.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images and discourses created by missionaries, and investigates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s and discourses created by missionaries, on the basis of which further research factors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se factors, the fourth chapter will analyze the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of this image, and the fifth chapter (conclusion) will begin with a ques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Ming Dynasty, and try to answer it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analysi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冬苗;;夹缝中的生存与成长——从东方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中的华人形象[J];山花;2011年18期

2 张宽;;欧美人眼中的“非我族类”[J];读书;1993年09期

3 闫涛涛,钱文斌;赛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透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沃尔夫冈·顾彬,王祖哲;误读的正面意义[J];文史哲;2005年01期

5 张兴成;东方主义的全球扩散与再生产——兼谈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逻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徐明明;;“东方主义”误读下阿拉伯电影的反击[J];电影艺术;2008年01期

7 于雷;;马克·吐温的“东方主义”再思考——以《马克·吐温的中国观》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琳;;全球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读《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一书[J];知识经济;2010年18期

9 汪娜;;《蝴蝶君》的“东方主义”根源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1年03期

10 王朝霞,刘立辉;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Lode Gold Deposits in Eastern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Orogenic Belt of China:Products of Combined Metallogenesi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1年

2 龚文杰;;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Rabies Virus in China[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Ed Sverko;Eric J.Reiner;Kurunthachalam Kannan;;Dechloranes in Surface Soil and Air in China[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James Li;;Primary CB-28 Emission and Residues in China Due to Their Use in Power Transformers and Capacities[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A Tectonic Escape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 in the Yangzhou Block of theLower Yangtze Region,Eastern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Land use induced changes of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soils of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7 张忠杰;;Crustal structure and contact relationship revealed from 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in South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C];2008年

8 ;The Cultural Relic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Canal Line and Appraisal of its Influence by the Middle Route Project for Water Transferring from South to North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9 ;The Impact of the Relationship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Collection of Mineral Specimens in China:History,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lan[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油气·矿产·水资源)[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锦;Linux World China 2000大会侧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2 王叶;Chinamofile[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记者 童铭;China-sol网上大批发[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胡芳 方剑春 康琦;API China & INTERPHEX China 让制药的梦想飞……[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纷纷加盟IC China 2003[N];中国电子报;2002年

6 记者 刘兵;ChinaNet局部提速成功[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记者 王雪燕;ispo china2011/Alpitec China2011双展联合 吸引世界注意力[N];中国服饰报;2011年

8 王国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世博会“CHINA功夫”雕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新网ChinaDNS每天“壹元”建网站[N];科技日报;2000年

10 商报数据分析专题组 穆宏志 执笔;暑期特征凸显 文教少儿风光 Analysis of China's Individually-run Bookstores in July[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安菲;冷战后中非政治经济关系:中国对非洲的新型参与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桑巴特(KEM SAMBATH);中国的“和谐世界”政策及其对中国—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2年

4 艾法姆(Ubi, Efem Nkam);中国对非洲的援助[D];吉林大学;2011年

5 朱骅;赛珍珠与何巴特的中美跨国写作[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8 Willy Léonel SOUO(威利);中国与加蓬的外交关系:从1974年到现在[D];山东大学;2009年

9 张喜华;超越东方主义:希尔中国题材作品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马如莎(Maroodza Rangarirai Gladys);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居道;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东方主义化的中国形象:世界体系中的意识形态霸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明;东方主义语境下的中国[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向梅;东方主义视角下分析《消失的地平线》[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振求;中国的移动通讯产业和3G展望_与韩国比较[D];复旦大学;2010年

5 高慕思;科技进步与软实力:中国如何运用双边科技外交[D];复旦大学;2010年

6 周振兴(Lor Sovanney);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的中国与柬埔寨关系[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玉强;美国报纸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涉华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默;从东方主义视角解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陆洁;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哈玛德(Kombo,Hassan Hamad);中国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研究(20世纪60年代-70年代)[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5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65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2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