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暨《马关条约》与中外条约关系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9-06-22 18:30
【摘要】:中日甲午战争暨《马关条约》开启了中外条约关系的新阶段,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转折点。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在华建立了不平等条约关系,中国出现与朝贡关系并存的双重国际秩序格局。此后,这一双重格局被打破,朝贡关系完全被条约关系所取代。清政府并不自甘放弃独立主权地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尝试建立平等关系。这一趋向亦在甲午后被打断,中国成了东西列强共同压迫的对象,在更完整的意义上构建了不平等条约关系。甲午战争恰逢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条约关系因此有了新的发展,增添了体现这一变化的新特权内容。战争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衰弱,以及列强无视中国的霸道行径,对条约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既刺激了列强扩展在华权益的野心,又加深了这一不平等关系的危机。
[Abstract]:The Sino-Japanese War of Japan and the Treaty of Malaysia opened a new stage of Sino-foreign treaty relations and wa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estern powers established unequal treaty relations in China through the Opium War, and the dual international order pattern of coexistence with tributary relations appeared in China. Since then, this dual pattern has been broken, tributary relations have been completely replaced by treaty relations. The Qing government was not willing to give up its independent sovereign status and tried to establish equal relations within its means. This trend was also interrupted after noon, and China became the object of common oppression by the East and West powers, and constructed unequal treaty relations in a more complete sense. The Sino-Japanese War coincided 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free capitalism to monopoly capitalism, that is, imperialism. As a result, the treaty relationship had a new development and added a new privilege content reflecting this change. The war fully exposed the weakness of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defiance of China's hegemonic behavior by the great powers, which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eaty relations, which not only stimulated the ambition of the great powers to expand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China, but also deepened the crisis of this unequal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14ZDB045)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K25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艳;安成日;;试论中日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朝贡体系的解体[J];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12年00期

2 张振潂;中日甲午战争与东亚[J];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01期

3 戴逸,杨东梁;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格局的演变[J];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文琦;;论晚清军事变革的内在制约因素——以近代日本军事变革为参照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李峰;曾纪泽与中法战争时期的英国调停[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3 应俊;;试论1917~1921年外蒙古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黄尊严;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交涉若干问题论略[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张晓刚;国宇;;《海国图志》与日本世界观念的重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刘景瑜;;日本海军与国防方针的修订及外交政策选择(1922—1936)[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夏扬;;洋商挂名道契与近代信托制度的实践[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8 邱普艳;;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与越南的对外贸易[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9 滕德永;;安民公所与北京近代环卫事业的起步[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10 王蓉霞;;再谈英日同盟及其解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江枫;;朝鲜半岛的中国租界——以1884至1894年仁川华商租界为个案研究[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3 田明;;“客邮”、“客卿”与邮权——兼论中国近代政治的历史境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4 易惠莉;;关于山田良政的研究[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5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6 王明星;;日本近代“征韩外交”再探[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7 谢本书;;抗战时期云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侯中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研究中的准条约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9 王志伟;;日俄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弱化[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10 崔志海;;近五年的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6 白基龙;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晓川;从新知到常识[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周进;北京人口与城市变迁(1853—1953)[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帅;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乔芬;中菲南海争端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4 徐征;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农民斗争心态之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孙创锦;澳大利亚与印尼独立(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阎亮军;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时期的文化扩张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静静;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郑良旭;费正清的“中国观”研究(1929-1991)[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绪论[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05期

2 权赫秀;马相伯在朝鲜的顾问活动(1882年11月—1884年4月)[J];近代史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君言;;国耻不可忘 国强是根本——有感于李鸿章签署屈辱的《马关条约》[J];世界知识;2000年06期

2 李丽萍;李鸿章与《马关条约》[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史坤杰;《马关条约》与台湾[J];统一论坛;2005年02期

4 朱小平;;《马关条约》110年的奇耻大辱[J];工会博览;2006年08期

5 马学磊;;重评李鸿章——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中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吴连海;;李鸿章与《马关条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冯君;;从《申报》舆论透视《马关条约》签订前后的国民心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韩小林;;论《申报》视野下的中日《马关条约》[J];嘉应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9 史春林,吴长春;试论《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影响[J];历史教学;1995年11期

10 郝文平;坚持改革才能自立富强——《马关条约》的启示[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贾小叶;;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2 贾小叶;;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3 张海鹏;李国强;;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兼及琉球问题[A];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2013年

4 邢丽雅;翟金玲;;论甲午之战的“战和之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5 于春梅;王成海;;日俄战争与甲午战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虹;空前沉重的枷锁——《马关条约》[N];中国档案报;2014年

2 褚若千;清政府痛签《马关条约》[N];中国档案报;2014年

3 钟声;有一种行为叫做耍赖[N];人民日报;2012年

4 近代史所 闻黎明;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林璧属;别拿“弱国无外交”为李鸿章开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记者 刘军国;呼吁日本反省历史[N];人民日报;2012年

7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不值一驳的日方“论据”[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王晓军;一位晚清在华外交官笔下的李鸿章[N];重庆日报;2013年

9 骆玉明;春帆楼、《说倭传》及其他[N];文汇报;2001年

10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舒健;钱都去哪儿了?[N];解放军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爽;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条约关系[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4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04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