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与保守:二十世纪中国史的基本线索

发布时间:2019-08-17 16:41
【摘要】: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革命的世纪。每一场激进革命后,比如在戊戌维新、共和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之后总会发生一次反向的保守化运动。革命与保守的往复构成了二十世纪历史演进之大势。当代中国也正处在一轮保守化周期中,本次的激进革命持续时间甚长,革命对传统之破坏最为彻底。因此,本轮保守化也就异常缓慢、艰难,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未成气候。二十世纪的激进革命与保守主义之往复,实为两种革命路径之争锋、转换。保守化并非退步。事实上,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几乎无人反对现代转型,问题在于如何转型。激进革命与保守化转向的区别实在于此。
[Abstract]:China in the 20 th century was a revolutionary century. After every radical revolution, such as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the Republican Revolutio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there will always be a reverse conservative movement. Revolution and conservatism constitute the general trend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in the 20 th century. Contemporary China is also in a cycle of conservatism, this time the radical revolution lasted for a long time, the revolution destroyed tradition the most thoroughly. As a result, this round of conservatism is extremely slow, difficult, and to this day is still not the climate. The history of radical revolution and conservatism in the 20th century is a struggle between the two revolutionary paths. Conservatism is not a step back. In fac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few people object to modern transformation, the question is how to transform. This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adical revolution and conservative turn.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分类号】:K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天宏;;政党建置与民初政制走向——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口号的提出论起[J];近代史研究;2007年02期

2 齐仁;;论中国模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道路[J];文化纵横;2010年05期

3 丁耘;;论中华传统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基础[J];文化纵横;2011年01期

4 丁耘;;斗争、和谐与中道——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J];文化纵横;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蒋含平;;清末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三种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肖承罡;;万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司洪昌;;晚清的学校和教育图景扫描——一位俄国人1907年的纪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宇翔;变幻反复中的真相——章太炎的政党思想探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徐辉琪;“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口号的由来及评价[J];近代史研究;1983年04期

3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4 张勇;再议“革命军起、革命党消”[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527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27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f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