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基金】: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6JDSZK091)
【分类号】: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庭华;论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J];历史教学;2005年08期
2 刘庭华;论抗日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J];求是;2005年17期
3 刘明钢;日本战史记载的华北敌后战场[J];文史精华;2005年10期
4 华伟;;“保盟”对抗战敌后战场医疗工作的贡献[J];军事历史研究;2009年04期
5 胡德坤;;中国敌后战场的抗战与日本“治安战”的失败[J];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03期
6 史滇生;敌后战场在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作用[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05期
7 张业赏;国民党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8 洪小夏;;不应被遗忘的国民党敌后战场[J];当代社科视野;2014年05期
9 章功;敌后战场 风起云涌[J];时代潮;2005年15期
10 林雄辉;王其林;;论抗日敌后战场的卫生医疗工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洪小夏;;略论国民党抗日敌后战场[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2 刘庭华;;论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3 徐蓬;;鄂豫边区敌后战场对正面战场的策应[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4 范征夫;;试论茅山地区反“清乡”斗争[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5 胡士平;;淮南敌后的抗战文艺[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桑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7 阮家新;;关于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再探讨[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宣良 梅世雄;形成两个战场,,是一大创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刘庭华;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N];学习时报;2005年
3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陈弘君;华南敌后战场开辟的历史意义[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张国育;借鉴历史开创未来[N];解放军报;2005年
5 寿晓松;抗战中坚 民族先锋[N];解放军报;2010年
6 ;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N];人民日报;2014年
7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徐焰;艰苦的抗战[N];解放军报;2014年
8 程舒伟;正视历史 面向未来[N];吉林日报;2005年
9 军事科学院 刘庭华;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N];中国国防报;2005年
10 记者 谢思佳;缅怀革命历史 弘扬东纵精神[N];南方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海峰;1937年至1940年河北敌后战场国共关系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波;国民党敌后战场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周玉英;国共两党在安徽抗战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9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4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