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榷税到夷税:1843—1854年粤海关体制

发布时间:2019-10-29 13:32
【摘要】: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东南五口,粤海关一口通商的体制被打破。1843—1854年间,粤海关为应对变局,进行了以下调整:在机构与人事方面,改设、添设了一些税口,增加了百余名书役,但清政府中枢与广东地方当局纠缠于添设书役等细节,未能在海关监督人选和中枢层面进行大的调整;在夷税政策方面,制定了统一的税则、税率和关期,但未能进一步建立统一的夷税收支机构;在夷税收入方面,粤海关起伏较大,江海关收入急剧上升,除贸易重心转移外,这背后还涉及巨额走私,而江海关贸易地位的上升也预示着以粤海关为主的税务体系将难以持续;在夷税支出方面,粤海关奏销折延续既往的混乱以及对内务府、户部的大额上缴。从粤海关的体制演变,可以看出清政府此时在政治理念上有"规复旧制"的冲动,行动上则存在"惯性依赖",其目的在于维护粤海关的主导地位。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商税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1644—1911)”(项目号16ZDA129d)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2


本文编号:2553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53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c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