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蒋翊武的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22 01:16
【摘要】:1911年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是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关键所在。由于武昌首义的成功和在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影响,一大批在湖北新军中曾经默默无闻的士兵和下级军官成为辛亥革命的“元勋”、“功臣”,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他们光辉的名字。 作为文学社的社长、湖北革命军的总指挥——蒋翊武,他的反对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以及武装斗争等思想,是与他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对于这位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的研究,目前的成果多见其革命实践,少见其革命思想,鉴于此,本文拟对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特征进行一番探讨。 第一部分:探讨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原因。从少年时代到1904年11月因参加华兴会起义而遭校方开除,是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萌芽阶段;从1904年底运动会党到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是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阶段;从武昌首义成功到在湖南参加“二次革命”,是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成熟阶段。传统儒家文化、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以及孙中山、宋教仁等革命先行者的思想影响是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二、三部分:探讨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正如与他同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民族主义是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发端;政治组织建设是以蒋翊武为代表的湖北革命党人取得武昌首义成功的法宝;民主共和思想是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灵魂;注重革命宣传和加强舆论建设,是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特色所在;武装斗争是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主体,也是他为革命事业的毕生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5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满红;李慧;;试论晚清时期袁世凯幕府的特色[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2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李英铨;;论军队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及影响[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4 农伟雄;由“君宪”到共和的袁世凯[J];安阳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5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丁健;李金全;;武昌起义后清、袁、孙妥协原因述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周勇;周星林;彭筠;;试论沅澧流域人才群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饶怀民;黄俊军;;蒋翊武与辛亥武昌起义[J];武陵学刊;2012年02期

9 王进;;从孙中山的反思看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梁小进;;辛亥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变——试论宋教仁创立中部同盟会的重要意义[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达德;;云南陆军讲武堂与云南辛亥革命[A];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C];2009年

2 陈希亮;;公葬陈天华、姚宏业日期补证——兼考姚宏业生年卒日[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3 冯天瑜;;元典精神的近代转化[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曦;近代湖南资本主义发展与辛亥革命[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佩良;江苏辛亥革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靳环宇;晚清义赈组织(1876-1895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晓溪;启蒙与醒世[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克军;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股东权益纠纷的司法救济(1927-1937)[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黄俊军;清末湖南立宪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洪军;清代按察使历史角色及其嬗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建;士绅、赋税与社会风气:清末江西社会管窥[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凤凤;宣传时效的递增与递减[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舒钰琳;清末民初宪法对国家权力的配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吴先雷;民国初年革命派与立宪派、北洋集团制衡下的合作[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戴柳;武汉城市“孤景”再生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管路燕;《星洲晨报》与同盟会的革命宣传[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申晓勇;结社集会律与晚清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格;督皖前后的柏文蔚[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94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94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a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