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皖南事变与国民参政会内政治格局的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起民;;国民参政会是怎样的组织,共开过几届几次会议,其历史作用是什么?[J];历史教学;1980年12期
2 朱顺佐;;我党在皖南事变中反对顽固派的斗争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1年01期
3 陈瑞云;国民参政会述略[J];史学集刊;1984年03期
4 曾景忠;;皖南事变——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J];安徽史学;1993年01期
5 王新生;国民参政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陈明钦;杨淑珍;;国民参政会浅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7 ;国民参政会首次大会宣言[J];武汉文史资料;1998年03期
8 陈益元;论国民参政会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走向[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9 高婷;吴才兴;;皖南事变后的国共对话[J];党史文汇;2011年01期
10 王凤青;;参政员毛泽东等为“华北慰劳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的一封电文[J];世纪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重建和发展[A];铁流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70周年、缅怀皖南事变死难烈士[C];2012年
2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3 郭军;夏琢琼;;董必武与国民参政会[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4 沈济时;曹富明;;皖南事变和国民参政会[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暨1985年会论文集[C];1985年
5 虞崇胜;;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述评[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6 王忠越;;毛泽东在解决皖南事变中的斗争艺术[A];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7 臧文;;缅怀老部长朱毅同志[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8 王在选;;壮烈的万楼战斗[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9 兰芳;;党治与宪政的冲突——对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的几点思考[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顾健;;一个白衣战士的回忆[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五)[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志刚;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重建和发展[N];解放军报;2011年
2 ;奠基道路宜兄宜弟 创建历史群策群力[N];联合时报;2011年
3 李墨龙;奠基道路宜兄宜弟 创建历史群策群力[N];联合时报;2011年
4 李墨龙;奠基道路宜兄宜弟 创建历史群策群力[N];联合时报;2011年
5 田凤 重庆记者站 谢倩;重庆“文保单位”变“洗脚城”之争[N];中国旅游报;2008年
6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 廖继红;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王鹏;张季鸾与国民参政会[N];中国档案报;2004年
8 周勇;抗战时期的国民参政会[N];光明日报;2006年
9 王鹏;张季鸾与国民参政会[N];团结报;2000年
10 于化庭;皖南事变后的苏中海防团[N];解放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西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凤青;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D];山东大学;2008年
3 赵祖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体制下的政治参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5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任远;民主与建国—中国中间路线研究(1927-1949)[D];湖南大学;2011年
8 霍雅琴;陕甘宁边区政府体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董力;近现代中国责任内阁体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张莉;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宿凌;论皖南事变与国民参政会内政治格局的变化[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建江;第二次国共磨擦及其善后谈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国勇;抗战时期国民参政会财政经济提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田巍;从傅斯年攻倒孔祥熙看国民参政会的民主监督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彭田宝;皖南新四军文化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6 韩洪淼;政治协商机制的形成和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杨立志;国民参政会与国共两党关系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韩敬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视野下的皖南事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利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提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原昭;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前后的国内政治走向[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9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4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