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问题

发布时间:2020-05-17 17:14
【摘要】:男女同校运动,,是五四时期改革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传统的教育具有明显的重男轻女的表现,因此,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运动又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人们的伦理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实现男女平等成为改良社会习俗的基本目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又给人们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育界,出现了一场要求变革传统教育,实现男女平等教育的公开讨论,由此拉开了男女同校运动的序幕。 男女同校的主张者和反对者都站在自身的政治立场上各抒己见,引发了思想界的一场论争。这场论争是以“性伦”为焦点,辐射到其它诸多方面的。与此同时,男女同校的主张者还对实行男女同校以及实现男女同校后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筹议,这将五四时期对男女同校问题的讨论推向了一个高潮。 由此,男女同校的教育体制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应这场运动。1920年春,北京大学开放女禁使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运动不再局限于舆论层面,进而发展到实践阶段。 在此期间,封建卫道者虽然赞成小学男女同校,但出于政治考虑,他们反对中等学校和大学实行男女同校。尽管如此,随着许多旧社会习俗的变革和新式教育体制的尝试,不论是在大学,还是中等学校,实行男女同校的日益增多。1922年,不分性别的单轨新学制的颁布,成为男女同校的教育体制合法化的重要标志。此后,男女同校运动在不断改革、探索中继续发展。 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较大的学术意义,而且能为当今观察和思考有关社会现象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连元;;巧记单词有妙法[J];青苹果;2008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惠蓉;单中惠;;男女同校教育大环境下的美国女子学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高惠蓉;单中惠;;试论美国大学自由教育现代化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王斌华;;美国妇女教育的斗争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宋海兵;;试析中国教会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6 张茂梅;;孙中山的妇女观[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陈天涯;;论蔡元培的民众教育思想[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希杰;;序言[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9 王森浩;;学习行知精神 振兴山西教育——在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10 张玲珠;;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运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丽萍 本报记者 尹晓华;招女生宁静校园起波澜[N];四川日报;2006年

2 张海峰;如何对“善意”进行举证[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方舟子;为什么我们不应该相信神秘现象[N];大众科技报;2002年

4 ;布什政府计划放宽男女分校教育限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袁鹏;邓春兰冲破大学女禁第一人[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肖扬 倪婷 石鑫;红色的记忆[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特邀嘉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于建嵘教授 主持人:本报记者 田永胜;乡镇体制改革应适时推进[N];光明日报;2004年

8 卧 松;对“男子高中”不该问的三个问题[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新罗区法院 陈庆林;证据不足驳回 自认之后反悔[N];闽西日报;2005年

10 沈英甲;男女生应该分开教育吗?[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吕利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雅洁;论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芳;清末民初西方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男女同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钟宏景;蔡元培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云霞;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D];山东大学;2007年

5 邵自玲;民国女子社交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红;20世纪美国女子高等教育若干问题初探[D];河南大学;2006年

7 吴春红;汪精卫和广东省教育会(1921-1924)[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赖昌南;广雅中学与民国广东公立中学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梅;《申报》与晚清女子教育[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杜忠芳;透视法律修订背后的理念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8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68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