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胡适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论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适幼子胡思杜[J];中外文摘;2011年14期
2 佚名;;胡思杜:被历史车轮碾碎的胡适之子[J];文史月刊;2011年09期
3 陈佳勇;;极品男人胡适之[J];黄金时代;2005年10期
4 苏炜;;“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关于“为胡适的情人传信”的公案[J];书城;2011年07期
5 颜建华;;傅熊湘诗词中有关胡适的资料辑证[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6 张书克;;胡适和杨振声的一则轶事[J];读者(原创版);2007年02期
7 凌罡;;访胡适故居[J];教育文汇;2011年08期
8 段慧群;;大师胡适身后的父爱和母爱[J];老友;2011年09期
9 周宁;;不挂名的总编:胡适与亚东图书馆关系再探[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10 叶永烈;;在台北寻访胡适生命的终点[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建民;;重史求实、新旧兼容的学术原则与治学方法——从钱钟书对胡适和周作人的批评及对文言与白话的评说谈起[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柳芳;;胡适和民国时期的大学体制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鸿祥;;《王道诗话》若干相关史实之辨正[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6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丕洋;;评胡适的真理观[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道德;;胡适的科学方法简析[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耀文;新文化视境中娜拉幻象管窥[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朱洪;胡适与韦莲司[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陈志武;多读胡适[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孙晓虹;从胡适先生的“三味药”说起[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秦海;尊重社会的信任[N];鸡西日报;2009年
6 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何裕民;从胡适看中医想到的[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白剑峰;有感胡适看中医[N];人民日报;2010年
8 后勤指挥学院政工系政治理论教研室 严燕子;胡适为什么考证《水经注》[N];北京日报;2010年
9 杨建民;胡适评说新文学家及作品[N];团结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徐蕾;胡适:一代才子被苹果难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5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邓庆周;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美忠;五四时期胡适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论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凌;从“人”的解放看鲁迅与胡适的内在精神联系[D];河北大学;2003年
3 刘恩贤;胡适的中国文学观[D];青岛大学;2004年
4 李霞玲;胡适的科学文化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6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谢江平;胡适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8 顾小燕;翻译家胡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余敏;胡适思想矛盾的表现与解读[D];湘潭大学;2004年
10 胡琴娥;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69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6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