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与儒学的衰亡

发布时间:2020-06-11 01:25
【摘要】:晚清是中国社会由封建末世艰难迈向近代的转型期,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条件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动。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此间,中国长期闭锁的儒家文化体系被冲破,西方文化的渗透导致儒家各种传统观念陆续放弃,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出“大一统”的封闭格局而直面世界文明的变动大势。历史事变的最终结果往往与事变推动者的初衷相去甚远,作为清王朝为自救而实行的“清末新政”,本身就带有“急救”的性质,但是这一激进疗法,却加速了自身的覆灭。与封建王朝息息相关、互相依存的儒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在这场变革中遭受的是最为致命的打击,以至香火断绝。从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入手,把儒学的衰亡融入近代中国转型期的制度变革及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大背景中,以清末社会各种制度变革为线索,以儒学的衰亡为内在理路,具体考察这些变革对于儒学体制的冲击,分析儒学是如何随着社会运行理念的变化和传统政体的崩解而逐步坍塌的,从而阐明已经制度化的儒学与传统制度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晚清儒学所蒙受的冲击是逐步由外围而核心的,如教育制度的变化意味着儒学经由科举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化的传播途径的丧失;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根基的绅士阶层的分化与消亡,意味着儒家文化传承载体的消失;崇尚功利的“富强立国”观念的盛行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意味着以往士以道德教化而居齐民之上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下降;提倡西学意味着士人世代所传承的儒学失去了独尊的地位;对科技实用之学的看重,意味着否定了义理至上、道德为本的传统知识标准;外交观念的产生意味着的“天朝上国”地位的丧失及儒家大一统文化体系的破坏;法律政治制度的变革意味着儒学失去了作为合法性依据的地位。这样,在新政的措施面前,无论是儒学自身存在的制度性保障还是国家的儒学化体制均遭受根本性的打击,旨在稳定统治秩序的晚清改革走向了其动机的反面。因此,可以看出这次改革对儒学的消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是由于这次改革而使儒学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儒学便已经破碎飘散,不复存在了。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嵇勇;;简评新疆建省的成功与外蒙古“新政”的失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2 董卓然;;浅析清末三次新政的教育改革[J];新疆地方志;2011年02期

3 ;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墨子[J];党的建设;2010年11期

4 李丽莉;;两晋南朝的国子学课程初探[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5 王志华;戈广安;;儒家思想之于企业文化建设面面观[J];大家;2011年17期

6 董广伟;;《三国志》“德”命题论略[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江;;贺诗[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5年会庆论文集[C];2011年

2 孙可;邓璐瑶;;近期新政对土地出让制度的影响何在?[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行业热议工信部防水产业新政[A];全国第十三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朱国伟;龚洁;张瑜;沈萍;;我国绿色新政下的低碳经济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李双璧;;清末贵州新政与辛亥革命[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6 林丽;;房地产新政实施后房地产纠纷案件的特点及预防纠纷的对策[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黄书光;;儒家德育范式的理论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范鹏;;再论儒学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9 郗春媛;;奥巴马政府“创新教育(Educate to Innovate)”行动及其最新进展[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晓望;;儒学与宋代福建的地方官[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翁阳;土地新政促洗牌[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刘笑一;重税难撼上海别墅市场  税收新政近期恐难出台[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3 记者 陈斌 张蕾;新政之下 谁主沉浮[N];重庆日报;2005年

4 早报记者 叶莺;地产新政加速 进入“品质时代”[N];东方早报;2005年

5 申林英;新政催生钢铁业重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 邹玉川;正确认识宏观调控下的土地新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杨贵兰 赵琳 商昌斌;十一项新政直指房价全面调控利市利民[N];贵阳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黄磊;调控新政多方位夹击上海房地产市场全线震荡[N];证券时报;2005年

9 张杰、朱晓峰;南京出台新政助残解困[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落实新政在于主动转变心态[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林;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煜;清末新政中的修订法律馆[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学娟;两汉教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李世宏;知识,传承与教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7 刘炜;马一浮的六艺论与诗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建平;在“公平施政”的旗帜下——杜鲁门政府内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梅;清末新政与儒学的衰亡[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海燕;直隶新政中兴工振商的运筹[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哲先;上海拆迁补偿安置新政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智;试论明朝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儒学教育的政策措施[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郑清坡;清末民变四题[D];河北大学;2004年

6 叶德明;袁世凯与直隶新政[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包淑梅;清末蒙古王公与满汉大臣新政筹蒙奏议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赵立霞;清末新政与社会风俗变迁[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艳丽;清末直隶新政中的督学机构与兴学措施[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振山;印第安人重组法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7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07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c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