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变中被杀五大臣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00:22
【摘要】:本文将庚子事变中的五大臣(许景澄、袁昶、徐用仪、联元、立山)“被杀”事件放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分析被杀的五大臣在庚子事变中对内主张镇压义和团、对外主张避战求和的动因,并对五大臣的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揭示在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的情势下理性爱国的重要性。论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分述五大臣被杀前思想观念和社会经历,探索庚子事变前后他们言论与作为的内在联系,下编综述五大臣被杀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死后平反,在此基础上对五大臣被杀现象作历史思考。最后对广为流传的“三疏”作出考证和分析。各章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历八国以将周,使四方而不辱”——许景澄。许景澄在公使任上,参与了中法战争、中同战争及中俄西北、东北边境的交涉,亲身体会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既狼狈为奸又矛盾重重,同时,感受到中西之间的差距,提倡洋务改革,参与建设海军。11年的外交经历使他对国际形势有更多的了解,养成了坚韧、理智的思维方式。第二章“素性慷直,无所欺隐”——袁昶。近10年的总理衙门和近6年的安徽徽宁池太广道任上的仕官经历,使袁昶更多地了解时务与民情。他勇于进谏,主张“修明内政,慎重邦交”,这与他在庚子事变期间御前会议上大胆直谏,主张“剿拳和洋”的立场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章“凡事斟酌于疑似之间,筹度于安危之计”——徐用仪。徐用仪京官生涯近四十年,既为“王佐”,又为“鬼使”,升迁至速,是“甲申变枢”后后党重要成员。他在庚子年问反对开战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避战主和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第四章两位满臣——联元、立山。联元、立山同情变法,坚持与开明汉族官僚交往,善于与洋人打交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这些与他们后来在御前会议上没有依附载漪、刚毅等人的主抚开战有很大的关联。第五章前所未有的“危局”。甲午战后,内忧外患,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一方面,甲午——戊戌后,清廷枢、译两署发生了人员变动,另一方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瓜分传闻甚嚣尘上,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加剧了时局的动荡。新进总署的徐用仪、许景澄、袁昶、联元势单力薄,且资历不深,与满族官僚的对外态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与列强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5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平一;戊戌维新运动中康有为策略变化的原因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3 江沛;迟晓静;;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4 姜修宪;王列辉;;开埠初期闽浙沿海的海盗活动初探[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5 张敏慧;近代三大古籍丛书的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金建;袁世凯与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刘春玲;;袁世凯在外蒙古自治中的外交政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刘绍春;;晚清科举制废除以后新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梁严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三次重大的政治体制变革[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10 高强;甲午战前清韩宗藩关系的强化及其后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丽媛;;金圣叹评宋江之新论[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抱朴;;刘熙载行迹考[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马铭德;;辛亥革命与赵凤昌[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立彬;;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5 贾小叶;;洋务督抚与戊戌维新——以洋务督抚与维新派关系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6 郑匡民;;明治时期日本在中国经营的中文报刊[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7 郭汉民;;论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关系[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8 蒋清宏;;试论中国近代海关的行政管理制度(1854~1869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9 马铭德;;试探莫斯科与孙中山北上的关系[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夏刚;;学政与清代学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穆俊霞;《素问释义》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郭瑞卿;略论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轶群;清代新疆人口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3 杜衡;清末图书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义[D];苏州大学;2001年

4 彭树欣;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1年

5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茂梅;试论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法律地位(1901—1928)[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邱永文;盛宣怀的铁路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罗立;沈家本与晚清修律[D];湖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11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11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