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义和团运动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14 16:11
辽宁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中国义和团运动的一部分,其兴起受到了关内义和团活动的影响,发展过程中因为俄国的直接介入使局面变得更难控制。本文将从发展过程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两个方面来展现辽宁地区义和团活动过程中的历史全貌,充实有关东北地区义和团的研究内容。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等。第一章为背景介绍,一方面是因为满清政权的特殊性,辽宁地区在不断接纳闯关东民众的过程中,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受到汉民族的影响;营口开埠后带动了辽宁地区的近代化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外国势力对东三省的企图,尤其是俄国逐渐暴露了对于东三省的野心。东三省将被俄国占据的危机激起民众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是关内义和团的发展状况、清廷的应对政策和西方各国的反应和辽宁义和团的运动进程的关系。第二章是辽宁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地理因素方面,营口等地是最先被关内义和团运动影响的地区;拳师方面,自1891年后六合拳在东北地区活动开始,就有内地会拳法的人来到关外地区,这股风潮在1900年关内义和拳大范围发展的推动下促使更多拳师进入辽宁等地;心理因素方面,辽宁当地民众热情接纳,掀起习拳热潮;形势方面,介绍了在辽宁地区出现的揭帖和拳民活动形式。第三章是辽宁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分别讲述拳民活动详情以及辽宁官方、俄国两方面的应对行动。其中将重点放在官方和俄国的活动上,以拳民活动为时间线划分阶段分为秘密活动时期、公开活动时期、中俄对抗时期。第四章是辽宁义和团运动中的社会动乱现状。第一,是官团和民团的立场转变影响了成员的行为及后续事态发展;第二,在乡村有投机分子借助义和团的声势扩大自己的权力,随意捣毁教民房屋强抢商民财产,扰乱乡村日常生活;第三,在城镇也有由‘灭洋’事件演变为中俄战争后,乱民抢劫、官民逃跑等社会正常秩序完全遭破坏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是辽宁义和团运动时期不可忽视的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辽宁义和团活动的时代局限性。最后一部分是总结,辽宁义和团运动受到关内发展形势的影响,又因为东北地区特殊的国际环境使事件被纵向拉长。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立场参与这场运动;辽宁官员在清政府影响下数次改变做法以及相反的立场都显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在逐渐消退;而俄国则是保持侵略国家一贯的想要获取利益的做法。在运动过程中暴露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激发了民众的民族国家主义萌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56.7
本文编号:2713199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56.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意义
2.研究现状
3.研究思路与学术创新
第1章 辽宁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1.1 闯关东民众进入辽宁
1.2 辽宁地区的外国势力
1.3 关内义和团运动概况
1.3.1 关内义和团运动的具体面貌
1.3.2 清政府和俄国的行动
第2章 辽宁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1 营口等地成为承接义和团运动的首选地区
2.2 闯关东拳师来到辽宁
2.2.1 六合拳在东北地区活动
2.2.2 关内拳师进入辽宁
2.3 辽宁各地出现习拳热潮
2.3.1 辽宁民众积极习拳
2.3.2 加入义和团的群体与心理分析
2.4 义和团的揭帖和拳民活动形式
第3章 辽宁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概况
3.1 拳民公开活动
3.2 辽宁官方和俄国的行动
3.2.1 拳民秘密活动时期
3.2.2 拳民公开活动初期
3.2.3 中俄直接武力对抗时期
第4章 辽宁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社会状况
4.1 官团和民团的不同行为选择
4.1.1 官团和民团的初始立场
4.1.2 官团和民团的立场转变
4.2 乡村中的动乱
4.3 城镇中的动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斌;;西方义和团研究的新趋势——评《拳民、中国与世界》[J];清史研究;2012年02期
2 田超;;试论晚清东北教案的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彭平一;;文化转型背景下的义和团运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费驰;;论交通对晚清东北开埠历程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费驰;;晚清东北商埠格局变迁研究[J];史学集刊;2007年02期
6 姜涛;;通商口岸体系的形成与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基于人口史的考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李里峰;从“事件史”到“事件路径”的历史——兼论《历史研究》两组义和团研究论文[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8 欧立德,华立;清代满洲人的民族主体意识与满洲人的中国统治[J];清史研究;2002年04期
9 罗志田;社会分野与思想竞争:传教士与义和团的微妙互动关系[J];清史研究;2002年01期
10 王学典;语境、政治与历史:义和团运动评价50年[J];史学月刊;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713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1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