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孔子研究述略

发布时间:2020-06-15 05:50
【摘要】:孔子和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探讨梁启超对孔子的研究在学术史上、孔学发展史上以及梁启超研究史上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梁启超对孔子的研究具有阶段性,他对孔子的认识也不断发展,故而其孔子观也变动不定。梁启超在著述中对孔子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渊源、孔子的人格、孔子的地位及形象进行了论述,并对孔子思想作了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归纳与诠释。笔者在文中对梁启超的孔子研究情况作了全面考察,对其孔子研究的特点作了归纳。并认为:梁启超的孔子研究澄清了一些有关孔子的基本史实,推动了孔子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拓了对孔子思想及其价值做出近代科学意义上的诠释的先例;开创了孔子研究中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还较早地提出孔子研究中存在真假孔子的问题,主张对其要区别对待。总之,梁启超的孔子研究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他既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开拓了孔子研究的新局面,因而在孔子研究史上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领略大师学术风采 学习大师治学之道 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系列——梁启超[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陈晓林;;梁启超教子[J];东方剑;2011年08期

3 郭松民;;日本人为何两帮梁启超逃难[J];爱情婚姻家庭(风云人物);2011年06期

4 赖建玲;郑家建;;一样的清华园,不一样的学者——论清华国学院时期的梁启超[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7期

5 王思睿;;梁启超时代:被遮蔽的新中国[J];中国改革;2010年07期

6 干春松;;政治、宗教和哲学:梁启超的儒家论说[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7 郭勇健;;在传统文论与现代美学之间——梁启超美学思想新探[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8 李国文;;梁启超读《锦瑟》[J];旅游时代;2011年08期

9 周生杰;;论梁启超年谱学理论与实践[J];古典文献研究;2005年00期

10 白立献;;梁启超书学思想的历史价值[J];中国书画;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8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9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10 耿云志;;孙中山与梁启超——中国现代化的选择[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阳光;梁启超生命中的三个女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杨小霞;梁启超的佛学情缘[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志研;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第一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郑师渠;梁启超: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N];北京日报;2009年

5 广州中医药大学 郑洪 陆金国;清末卫生行政的起步:梁启超医疗事件与中医境遇[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唐蓓;但开风气不为师[N];南方日报;2010年

7 济南 李强;梁启超与《国风报》[N];中国文物报;2010年

8 潘立勇;梁启超的趣味与趣味的梁启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董方奎;梁启超游台抒哀愤[N];学习时报;2004年

10 远思;梁启超这样做父亲[N];人民政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4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6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8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松;梁启超的孔子研究述略[D];西北大学;2005年

2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4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雷蕾;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关口[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7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8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10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13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13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6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