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心力观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5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朱洪军;解构与重建——试析康有为复兴儒学的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张晓丽;;论晚清西学书目与近代科技传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储泰松;;中古汉语里表示疼痛、惊讶的拟声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4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朱汉民;;《智育志》导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谷秀青;;清末教育社团与地方社会——以江苏省教育会对万缘庵毁学案的处置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杨茂庆;;福建船政学堂赴欧留学生的贡献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郑现U
本文编号:2723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2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