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日军对山西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农村生态变迁
发布时间:2020-06-21 07:18
【摘要】:中国作为一传统农业大国,土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抗战期间,日军为了满足其军需民用,大面积掠夺土地资源,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山西战时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领导、指挥华北抗战的“中枢神经”,地势险要,雁门关以南娘子关以西系多山地带,居高临下,直接威胁日军平津地区的军事重地,故为日军侵华必争之战略要地,损失惨重。本文依据大量历史档案、报刊资料等,对战时日军对山西土地资源的破坏作了不完全统计,并分析了其对农村生态的影响。 文章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回顾了史学界对日军战争罪行的研究,并指出本文写作的学术意义。 正文则从三个不同方面对战时山西土地损失作了量化统计与分析,即日军修筑一系列军事工程(如封锁沟、墙、碉堡、据点、公路网等)所侵占之土地,日军强迫百姓废弃麦田改种罂粟、棉花等所损失之土地,因日军掠夺及破坏所造成抛荒之土地。由此分析了土地损失造成的恶劣影响,使农业生态系统失衡,农民生存环境恶化,出现大量无衣无食的难民,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灾荒发生频繁,农村经济濒临崩溃,一定程度上中断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 最后,结语总结全文。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65.6
本文编号:2723736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65.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郝正春,岳谦厚;民国时期山西农村人口迁徙之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谦;近代山西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润民;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正春;战争、人口与社会[D];山西大学;2005年
2 马维强;明清时期大同人口与环境问题初探[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23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2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