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教士在晚清中美关系中的角色研究(1830-1860年)

发布时间:2020-06-21 16:34
【摘要】: 近代中国,西方传教士带着传教的使命进入中国,尤其是美国传教士在世俗世界特定影响下,自1830年起相继踏足中华帝国。由于是最熟悉中国语言与社会文化的美国人,因此,不少传教士介入了晚清中美政治,从而对中美关系的开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国来说,美国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主要媒介,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对美国而言,美中之间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确立,美国传教士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大批美国传教士在传教之时,不自觉地承载了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教育、出版印刷、医疗慈善等事业方面;在先进政治思想的传播、社会习俗转变等方面,对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作为文化的承载者,促进了“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增强了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因此,对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美关系中角色的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第1章,绪论概述了学者对美国来华传教士及晚清中美关系研究的现状,本选题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第2章,主要阐述了19世纪30年代美国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背景及艰难。主要讨论美国传教士来华的宗教原因、英国海外传教运动对美国的影响、中美早期贸易与传教运动的结合;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禁教政策,成为传教运动最大的政治障碍。除此,有语言、文化障碍等。 第3章,介绍了美国传教士介入中美关系的政治活动。主要探讨美国传教士与鸦片贸易、美国传教士与鸦片战争、美国传教士参与中美外交条约的签订,解析美国传教士在中美条约签订过程中的作用:美国传教士推动了早期中美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 第4章,阐述了美国传教士与中美文化交流的活动。美国传教士来华在教育、出版印刷、医疗等事业方面,为中国社会作了有益的工作。 第5章,阐释了美国传教士来华后对两国产生的影响。对美国而言,对美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起了桥梁作用;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对中国而言,增强了中国人对美国人的认识;对中国思想界“开眼看世界”起到启蒙作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部分,总结了美国来华传教士介入中美的活动,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阐述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展的各种传教及政治活动,分析其原因及造成的历史影响,认为美国传教士是两国关系建立的策划者和参与者,既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又影响了中国对美外交。他们充当了19世纪中美关系的主要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琦;;宗教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以鸦片战争时期来华美国传教士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4期

2 田承军;;安格林 美国传教士与泰山孤贫院[J];三月风;2011年08期

3 王立;;论清政府与中美《望厦条约》的议定[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张立胜;;庞庄教堂与西方文化在德州的传播[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余新忠;;历史情境与现实关怀——我与中国近世卫生史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6 陈启文;;辛亥革命烈士龚宝铨[J];文化交流;2011年07期

7 辛俊玲;曲菲;;山东辛亥革命在烟台首义[J];春秋;2011年04期

8 廖保平;;清末立宪如何考量国民素质[J];传承;2011年19期

9 崔雨;;宁波人的“天一”情结[J];宁波通讯;2011年14期

10 刘豪;赵学美;;清末民初中美庚款兴学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婉蓉;;费正清对中美关系史研究的特点及其思想变化探因[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何丙仲;;1841~1860年美国归正教会在闽南地区的活动述评——读《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3 胡瑞琴;;晚清传教士教育论著及对近代中国初等教育的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高黎平;;晚近教科书与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翻译活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高黎平;;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罗伟虹;;晚清基督教教案发生的原因分析[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沈承恩;;刍议殖民主义神学[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左双文;王杰;;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侯杰;林绪武;;基督教与近代华北社会文化变迁——以保定地区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子杰;美国传教士葛维汉的四川情缘[N];西部时报;2010年

2 徐立凡;中美关系的“定”与“不定”[N];华夏时报;2006年

3 薛福康;史论并茂的《中美关系史》[N];光明日报;2005年

4 记者 杨文平 通讯员 熊华;创造中美关系史上“四个第一”[N];长江日报;2009年

5 王建平;美国传教士用镜头记录下了东乡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魏红霞;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国华;讲述“布什家族与中国”的故事[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聂寒非;佐利克掌舵世行的中国意义[N];南方日报;2007年

9 赵世人;2005: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雪珥;恭亲王之死[N];中国经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才俊;美国传教士与19世纪的中美外交关系(1830-1899)[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黎平;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王勇;地方因素对美国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4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5 林立强;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宁;美南浸信会在华南传教活动研究(1836—1912)[D];暨南大学;2007年

7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成至;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10 唐洲雁;毛泽东的美国观[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丽红;美国传教士在晚清中美关系中的角色研究(1830-1860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乔原杰;美国传教士在朝鲜的地位与政治活动(1884-1905)[D];吉林大学;2012年

3 田力;长老会传教士麦嘉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郭翠翠;蒲安臣与早期中美关系研究(1861-1870)[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华;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美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素青;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女子教育[D];暨南大学;2000年

7 高杰;浅析中美关系发展对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8 戴丽华;《中国丛报》与早期中美文化交流[D];南昌大学;2007年

9 孙敬文;战略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丽琴;论冷战时期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中美意识形态因素(1949-1972)[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4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24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1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