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东铁路的攫取(1904-1935)

发布时间:2020-06-27 06:56
【摘要】: 中东铁路是俄国根据1896年《中俄密约》与1898年签订的《旅大租地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东北强行修筑的铁路线。其中从满洲里到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到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1904—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取得了中东铁路长春至旅大支线。十月革命爆发后,中东铁路进入美日共管局面。1920年初,协约国武装干涉西伯利亚失败,各国军队相继撤出西伯利亚,日本经过种种努力,没有攫取中东铁路的侵略目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不断骚扰和破坏中东铁路。1935年,日本低价收购了中东铁路,实现了多年的侵略梦想。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日本攫取中东铁路进行了探讨和评价: 首先,日本攫取中东铁路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必要环节,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当然这与近代中国政府软弱外交息息相关。沙俄和苏俄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直接影响了日本攫取中东铁路的进程。各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成为日本攫取中东铁路的国际大背景。 第二,日本对中东铁路的攫取,实现了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侵略目标。中国东北逐渐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同时,日本对中东铁路的攫取为日本侵略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5;K31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广军;;聂乐信在近代中国东北传教活动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2011年对外报道线索(九)[J];对外传播;2011年09期

3 ;揭秘真实的“日本开拓团”[J];晚霞;2011年16期

4 石晓轩;;铁蹄下的东北记忆[J];东方收藏;2011年08期

5 徐志民;;伪满开拓团的来龙去脉[J];世界知识;2011年17期

6 柳天衣;;1946年,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J];龙门阵;2011年06期

7 韩士明;;风雨中东路[J];黑龙江史志;2011年12期

8 苏炜;;“他们心大,真是伟大”——从“怀宇”到张家的故事[J];书屋;2011年06期

9 周丽艳;;摭谈东北亚日俄战争后的局势[J];学理论;2011年16期

10 本刊编辑部;;让卫国君魂永远活在华夏子孙的心中——“九一八”事变80周年祭[J];东方收藏;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承武;刘贺群;;中国东北天然气市场分析[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2 臧绍先;周元泽;邹最红;倪紫剑;;中国东北下面的1100km间断面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皇甫秋实;;《俄事警闻》有关日俄争夺中国东北评述[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4 王荣成;庞笑笑;王文刚;;中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臧绍先;周元泽;;中国东北660km间断面的结构及其与俯冲带的相互作用[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任红玲;廉毅;高枞亭;钟林生;丁立;;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较强发展前沿区域的陆地卫星解译[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张位平;;中国燃气市场国际峰会2004 改善投资环境 发展中国燃气[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8 李平;王椿镛;许厚泽;陈运泰;卢造勋;王飞;;中国东北及其邻区三维S波速度结构的面波层析成像[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春梅;邵彬;;退耕还林的环境经济影响综合评价——以敦化市为例[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10 王伟英;;中国东北森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侵略中国之根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谢文君;第二届中国东北文博会8月在沈揭幕[N];辽宁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顾定槐;毁厂为国 宁折不屈[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赵书刚;为历史作证[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仲吾;刻骨铭心“九·一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石巍;行业翘楚 服务吉林[N];吉林日报;2007年

7 记者 王黎;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不容否认[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朱玉龙邋韩佳平;陈仁华:中国东北“轮胎王”[N];鞍山日报 ;2007年

9 李仲明;“日本侵略亚洲战争责任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记者 赵伟;市领导会见美国中国东北同乡会客人[N];长春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永红;中国东北西太平洋俯冲带火山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王殿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劳务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娜;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吉衡;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5 徐炳三;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邱广军;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东北社会(1866-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冬梅;1905-1911年清政府的联美制日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8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9 王惠宇;1945-1949年美国的中国东北政策[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金森;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次生林影响的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东;日本对中东铁路的攫取(1904-1935)[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曹静;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丽;近代日本对鞍山钢铁资源的掠夺(1909—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红云;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教育交流研究(1905-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辉;满洲铁路对中国东北的影响[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健;试论甲午战争后沙俄对中国东北的资本输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尹英杰;略论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投资及影响(1905-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萍;美国与中国东北的贸易研究(1894-1931)[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崔喜兰;万宝山事件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10 邹丹丹;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教会学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1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31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