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之东北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11:43
【摘要】: 中国东北地区,历来是帝国主义争夺之要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俄极力要成为远东地区霸主,日本则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觊觎中国东北地区,两国便在中国东北地区展开激烈争夺。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为了利用中国东北拖住日本北进,极力修好苏中关系,同时又积极寻求对日缓和,避免与日交战,对中日冲突采取不干涉的中立立场;但对日缓和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以承认伪满洲国和出卖中东铁路为例,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七七”事变后,日本大规模的法西斯侵略行径让苏联感到自身利益岌岌可危,开始在道义上支持、物资上大规模援助中国军民抗日;二战后期,在远东局势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苏联以恢复沙皇时代的利益为筹码,换取对日出兵。 由于受到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外交政策的影响,这一时期苏联奉行实用主义的外交,尤其是对东北这一地区的政策,呈现出复杂性和反复性,或支持同情,或反对破坏。本论文立足历史事实,试图解读出苏联这一时期对东北政策的演变,并注重阶段性特征,解析其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必然性,并揭示苏联之中国东北政策对中国抗日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65
本文编号:2731779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6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峰;苏联对伪满洲国政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31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3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