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与统合:山东抗日根据地“整支”研究(1943-1945)
发布时间:2020-07-18 04:49
【摘要】:“整支”,即整理支部,又称改造支部,是抗战时期中共首次开展的一项基层整顿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并对其后中共组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整支”工作于1943年初全面展开,延续至解放战争初期,时间跨度长,开展范围广,乃至出现了“整支”的化称,因而颇具典型特征与探讨价值。抗战初期,在中共中央“十百倍发展党员”的指示下,山东根据地党员数量激增,迅速壮大了党员队伍,增强了自身影响。但其重量不重质的拉夫式发展也造成了基层支部成分复杂,党员素质较低,组织涣散等诸多困扰,由此构成了“整支”缘起的主要背景。山东根据地“整支”工作的发动过程稍显曲折迟缓。虽然中央早在1939年8月即已提出组织发展策略由“十百倍的发展”转变为“求精不求多”的巩固,但山东分局囿于恶劣的战时环境及自身的认识水平,直到1943年才逐渐提高了对该工作的重视,正式下发“整支”指示及补充指示。考证相关档案文献可知,根据地内基层“整支”工作逐步铺开当在1943年,有别于李里峰教授所认定的“1942年上半年”。“整支”发动的曲折经过彰显了中共上层指示与基层执行之间的张力以及基层组织运作的复杂面相。山东分局的“整支”计划具体而完备,详细规定了“整支”的目标与策略,尤其强调通过统合群众运动或具体工作来开展“整支”,得到了各地一定程度上的贯彻与落实。各地多在群众运动中考察党员,“淘汰坏的,吸收好的”,以调剂支部成分;在群众斗争中改造支委与党小组,健全组织生活,以整顿支部组织;结合实际工作“讲故事,树典型,编教材”,以加强支部教育,将“整支”计划付诸实践。统合当为山东根据地“整支”的最大特色,这既是由基层支部的地位与性质决定的,也是山东分局从根据地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基层“整支”实践未能尽如分局所愿,在具体举措及开展方式等方面均出现了工作偏差,分局因之调整了“整支”策略,使得一项临时发动的整顿工作呈现出常规建设的趋向。以贯通的视野对山东抗日根据地“整支”加以考察,不难发现该工作的开展加深了各级党委对支部的认识,增强了基层建设观念,改善了组织面貌,提升了工作效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并为其后中共历次基层整顿积累了经验,也为理解中共革命胜利提供了一个视角。这有别于李里峰教授所作出的“成效并不显著”的评价。若考虑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山东抗日根据地“整支”工作的经验教训或也可为当下中共的组织建设提供殷鉴。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69.5
本文编号:2760437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6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伟;;抗战初期中共敌后党组织建设——以冀鲁豫边区为中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罗平汉;;抗战前期华北地区中共组织的发展与整顿[J];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04期
3 李里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支部研究——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例[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8期
4 张志永;;革命性与乡土性的拮抗:晋察冀解放区平山县整党运动探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金铮;;向“新革命史”转型: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突破[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1期
6 马广荣;肖纯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基层党建的历史经验[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李里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抗战时期的山东共产党[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丁俊萍;邓旭峰;;抗日根据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杨青;抗日根据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其重要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李金铮;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的构想[J];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2760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6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