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新县制”下的乡镇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93.6;K26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群;抗日时期广东国统区新县制下乡(镇)基层政权建设[J];广东史志;2002年03期
2 徐旭阳,张泰山;抗日战争时期湖北新县制的推行与基层政权变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周险峰,李红燕;“新县制”的推行与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范国权;论新县制时期的保甲制度[J];档案与史学;1999年02期
5 高士荣;40年代初推行新县制后的甘肃乡镇机关[J];历史档案;1997年02期
6 曹成建;试论20世纪40年代四川新县制下的基层民意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忻知;各省实施新县制推行地方自治成绩总检讨[J];民国档案;2005年03期
8 李国青;;南京政府“地方自治”制度设计的演变[J];史学集刊;2010年05期
9 曹成建;20世纪40年代新县制下重庆地方自治的推行及其成效[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陈雷;;论国民党新县制与地方自治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陆森;;浅析梧州市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袁方成;;对农业乡镇体制变迁的一次考察——以河南省X乡为例[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3 谷磊;周恩毅;;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中国乡镇体制改革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之我见[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曹海晶;;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行政法思考[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贾薇;;改革开放30年青海乡镇机构改革回顾与展望[A];青海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冰;;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8 宋亚平;;关于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王宽让;;农民合作组织催生乡镇社区自治[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潘兆民;;中国大陆“乡政”对“村治”运作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昌平;乡镇体制和机构改革要动真格了[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森;乡镇体制如何改须尽快达成共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特邀嘉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于建嵘教授 主持人:本报记者 田永胜;乡镇体制改革应适时推进[N];光明日报;2004年
4 四川省大竹县蒲包乡政府 彭伟举;乡镇改革兼顾职能转变与干部队伍建设[N];中国社会报;2008年
5 郭亮;从“丛林”政治到民主政治[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于建嵘;农村综合改革有待突破[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世玲;谁来担当新农村建设主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本报记者 陈敏 整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治理[N];南方周末;2006年
9 施维;农村综合改革的落脚点应是“强县”[N];农民日报;2007年
10 张勋飞;改革是发展之源[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巧红;民国时期湖北的新县制研究(1939-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晓飞;中国乡镇体制变迁的历史考察与思考(1949-2008)[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贺曲夫;我国县辖政区的发展与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焕鹏;国家视野中的江南基层政治(1927-1949)[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华军;民国河南县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李晔晔;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实践[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飞;国民政府“新县制”下的乡镇体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雷海亮;乡村治理与乡镇体制改革[D];浙江大学;2012年
3 张群;广东新县制下乡(镇)村基层政权建设(1940-1945)[D];暨南大学;2003年
4 吴雯;民国后期江西推行新县制的历史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玉玲;新县制下县各级民意机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刘哲红;取消农业税后的乡镇体制建设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双见;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新县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王庭恺;中国乡镇自治改革取向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秦志斌;关于完善我国乡镇现行管理体制的思考[D];湘潭大学;2005年
10 杨青;我国乡镇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5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7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