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与清末新政的启动及转轨

发布时间:2020-07-30 18:42
【摘要】:慈禧在晚清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掌握清朝政权达48 年之久,历经晚清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慈禧执政时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以挽救清朝统治和民族危亡,并为此而进行过多方努力。但是,慈禧对于世界大势的认识水平,她所具有的浓厚的权力欲望及其以女人干政的特殊背景,却使她长期动摇于保守与开明之间。这种兼具保守与开明的双重性格趋向,对她在应付内外局势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庚子事变之际,慈禧因对信从顽固派而导致的国难产生愧疚,一度反躬自省,其对外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萌发了自强雪耻的思想。在这一系列复杂心态影响下,慈禧开启了新政改革的阀门。在清末新政中,慈禧的变革意向比较明确,积极支持内外臣工的变革要求,使得新政措施得以较大程度的贯彻实施。 1905 年前后,鉴于新政的局限、国内局势的动荡,慈禧在亲贵、重臣的呼吁恳求下,先是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后来决定实行立宪君主政体,颁布宪法大纲,宣布以九年为预备立宪的期限,迈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慈禧辞世前,预备立宪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慈禧虽然无法引导清政府摆脱穷途末路的困境,无法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在其执政的最后阶段,主持了清末新政并使之开始向君主立宪政体转变,为清政府的自救和变革努力做出了一份贡献,对于中国早期现代化也起了一些积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5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修全;清末地方自治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2 董经胜;自上而下的民主与现代威权主义——巴西1964年军事政变的政治根源[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3 刘光永;国民公德与宪政框架——梁启超的政治文明整体发展观[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4 刘家钦;苏联因素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5 江沛;迟晓静;;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6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叶德明;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教育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先俊,张家芳;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共历史学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朱俊;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翟志文;法院调解场域的构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刘丹;;喻嘉言的早期生活历程对其医学思想的影响[A];全国第二届喻嘉言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谢徐玮;;浅谈秘鲁现代化的几个特点——读书札记[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萍;;贫困化:拉丁美洲现代化的悖论[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房建国;;从拉美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看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选择[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秦善进;;从现代化角度浅析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6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7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8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9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征平;云南早期工业化进程研究(1840—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永芳;现代化境遇中的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国瑞;驻美公使崔国因的世界认识、国防及外交思想(1889~1893)[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龙长安;清末立宪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张树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超;清末民初甘肃省议会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7 安宝;清末五大臣与岩仓使节团出访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胜利;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考察与时代定位[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翟云玉;东亚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政治透视[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吴国来;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775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75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f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