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行政公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12:55
【摘要】:伪满行政公文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控制的伪满洲国政府所使用的行政公文。伪满行政公文是在外国侵略者殖民统治下产生的殖民地公文,它是中国公文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本论文以伪满行政公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重点阐述伪满行政公文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公文程式的退变,概括公文体式的概貌和公文语言的特点。首先,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政治背景下的伪满行政公文呈现出过渡性、殖民性的阶段特征。本研究从伪满政府的殖民政治背景切入,重点考察伪满前后期行政公文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1932年3月~1934年2月,伪满初期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东北的各项政策尚未成熟,伪满政府实行临时性“共和制”政体。受临时体制的影响,伪满初期的大同公文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征;1934年3月~1945年8月,伪满后期实行“君主制”,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总务制”“次长制”实现了对伪满政府的全面殖民控制,日本殖民体制日益强化之下的伪满康德公文具有明显的殖民性特征。其次,伪满政体的变革带来公文程式的退变。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控制的强化促使伪满政体完成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更替,进而带来伪满公文程式不同程度的退变。伪满政体的更替导致伪满行政公文通用文种的社会属性由现代性退向封建性,文种设置由简明趋向繁杂,并且恢复封建文书的制文要求,文种使用规范出现“悬置”现象。这些都显示了伪满公文程式在体制变革后的退变态势。再次,伪满公文程式的退变促使行政公文体式呈现出新体与旧体并存的状况。如命令类公文因使用主体的行政级别不同,公文体式驳杂多样;宣告类文书体式繁复,既存在复体行文的形式,又出现旧体回溯的现象;呈文属于上行公文,由于各级呈文层层转述,公文体式大多繁复冗长;批复类文书一般直接叙事,回复来文,所以体式较简洁,行文模式较固定;咨、函文书属于平行公文,多为“三段式”结构,用语谦和是其鲜明特点。最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对伪满行政公文的书面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伪满行政公文的书面语文白并存,并以文言文为主,公文术语呈现出新旧杂陈的样貌,存在许多繁复费解的术语和封建公文的旧式套语等。此外,受到日语殖民政策的影响,伪满行政公文的书面语存在日语和中文并写,以及大量出现“协和语”的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93;K265.61
【图文】:
4.1《执政令》颁布的是伪满《特殊警察部队官制》,这是一则涉及伪满的法规,是伪满全国性的重要行政制度,所以使用高级公布令“执政令这则法规。该《执政令》正文的行文逻辑基本遵循李昌远先生提出的关构的“三要素说”,即“事由+事项+要求”的“三段式”逻辑结构。阅可知该《执政令》的“事由”为:“兹经咨询参议府(裁可)”;“事制定特殊警察部队官制”;“要求”为:“著即公布施行”。① 4.2《文教部令第五号》属于一般级公布令,该令颁布了伪满《暂行私立》。这则规章属于伪满教育系统的规章制度,属于部门性法规,所以用布令行文。一般级公布令在行文时,公文正文的逻辑结构可被简化为“求”的“二段式”逻辑结构。细读文本可知该令文的结构为:“兹制定学期休息日暂行规程(事项),公布之(要求)。”②可见一般级公布令行单,行文模式固定为:兹制定/修正××法/规章(事项),著即公布之(要求)。满公布令的正文主体结构简单,一般遵循“事由+事项+要求”的“三段文,但是,由于令文的级别不同,二者在文面要素上互有差异。公布令
本文编号:2779659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93;K265.61
【图文】:
4.1《执政令》颁布的是伪满《特殊警察部队官制》,这是一则涉及伪满的法规,是伪满全国性的重要行政制度,所以使用高级公布令“执政令这则法规。该《执政令》正文的行文逻辑基本遵循李昌远先生提出的关构的“三要素说”,即“事由+事项+要求”的“三段式”逻辑结构。阅可知该《执政令》的“事由”为:“兹经咨询参议府(裁可)”;“事制定特殊警察部队官制”;“要求”为:“著即公布施行”。① 4.2《文教部令第五号》属于一般级公布令,该令颁布了伪满《暂行私立》。这则规章属于伪满教育系统的规章制度,属于部门性法规,所以用布令行文。一般级公布令在行文时,公文正文的逻辑结构可被简化为“求”的“二段式”逻辑结构。细读文本可知该令文的结构为:“兹制定学期休息日暂行规程(事项),公布之(要求)。”②可见一般级公布令行单,行文模式固定为:兹制定/修正××法/规章(事项),著即公布之(要求)。满公布令的正文主体结构简单,一般遵循“事由+事项+要求”的“三段文,但是,由于令文的级别不同,二者在文面要素上互有差异。公布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侯吉永;;民国公文的白话化转型[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04期
2 于湘泳;张守祥;;日伪时期的“协和语”新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6期
3 关靖华;;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J];黑龙江史志;2014年09期
4 侯吉永;;简论民国公文的旧式套语及其简化进程[J];档案与建设;2013年06期
5 王妍玮;;“度”和“渡”的用法区别[J];甘肃教育;2011年11期
6 沈蕾;;民国时期的“公文程式”考辨[J];北京档案;2010年02期
7 冯惠玲;我国封建社会文书抬头制度[J];历史档案;198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宫雪;“协和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凯;民国时期公文规范化进程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闫晶;太平天国公文特点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学胜;民国时期行政公文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4 周俊红;近代中国行政公文的演变及其规律[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9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7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