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驻日公使与中日外交(1876-1911)
发布时间:2020-08-03 13:21
【摘要】:在晚清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时期,中日关系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呈现出复杂而特殊的特点。驻日公使从何如璋到汪大燮,除受过新式西方教育的汪凤藻、胡惟德等外,大多数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与外界接触中,思想观念和对外认识尤其是对日本的认识有所深化和转变。他们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日关系逐渐紧张的关键时刻登上外交舞台,成为中日外交关系中的重要角色。作为对日外交的前沿人物,他们是外交政策的执行者,而非决策者,但并非被动地执行外交政策,而是充分利用对世界的认识和国际法知识,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方面在中日和平交往的过程中,致力于发展中日友好,推动双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在中日外交问题的交涉中,从琉球问题、“崎案”、朝鲜问题到“间岛”问题及东三省五案等,多能考虑全局,建言献策,据理力争,不负使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然而,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背景下,驻日公使们的对日外交工作和实践步履维艰,使他们的才智发挥和作用均受到局限。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2;D829;K313
本文编号:2779691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2;D829;K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熟村;中国近代外交家黎庶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魁喜;近代中日关系的开端——从一八七一年《中日修好条规》谈起[J];东北师大学报;1981年01期
3 黄汉青;清朝驻日使臣的派遣和领事裁判权的行使[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4 赵林凤;;从同文馆中走出的使日大臣——汪凤藻[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彭南生;晚清外交官制及其俸薪制度的形成与变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杨雨青;中日关于设立领事问题的早期交涉[J];近代史研究;1992年02期
7 危兆盖;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后斯的历史考察[J];江汉论坛;1997年07期
8 夏泉;论晚清驻外使馆的设立[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9 林琼;甲午之前清政府驻外公使的选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任云仙;;试析晚清驻外公使群体构成与知识结构[J];历史档案;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可新;近代出使人员与晚清社会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9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7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