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大后方的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8-13 19:15
【摘要】: 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文化和专业基础上,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是为适应工业大生产而产生的教育类型,起源于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一般认为,于1867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丌端。在清末民初,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职业教育一直发展缓慢。为谋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订学制和进行立法,使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37年日本侵华后,由于战时急需大量技术人才,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提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逆境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大多侧重于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抗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职业教育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仅有的研究也多侧重于西南大后方的发展,对西北和其它地区则多有忽略。本文试图立足于全国,对于抗战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个比较完整的再现。 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组成。 引言介绍了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说明了选题的意义和论文的基本构想。 正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上介绍了抗战期间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职业教育获得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不仅在方针政策上予以指导,而且在财政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在逆境中向前发展。第三部分总结了抗战期间职业教育的特色。主要是奖励措施加强了,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以及办学模式、教育方式的更加多样性。第四部分归纳了抗战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职业教育不仅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而且使其自身的门类更加齐全、结构同趋合理、地区分布有所改变。此外,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也有所改变。 结语从战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成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我们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65
本文编号:2792406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6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奉莉;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洋波;抗战时期重庆职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2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9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