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书院与晚清翻译人才之培养——以袁德辉、马儒翰为中心的考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谭树林;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海外传教组织——关于恒河外方传教团的创建及其对华影响的考察[J];齐鲁学刊;2005年05期
2 王维俭;;林则徐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考略[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玉,刘正刚;晚清火灾及防御机制探讨:以广州为例[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2 戴拥军;张成和;;社会变革与晚清法律译介活动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程鹏;西方国际法首次传入中国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4 刘元满;近代活字印刷在东方的传播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孙滨丽;谈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职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赖骏楠;;林则徐与国际法:虚构的与真实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1期
7 肖东发;杨琳;杨屹东;;出版媒介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走向[J];编辑学刊;2006年03期
8 刘绪恒;;出版人:优秀文化的使者——论图书编辑与文化选择[J];编辑学刊;2006年06期
9 吴迪;;新中国出版发行事业的改革家——王益出版发行思想初探[J];编辑学刊;2009年03期
10 王国红;;“一字之师”:编辑应当追求的美誉[J];中国编辑;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少甫;;美国早期中国观再探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王国红;陈家顺;王军华;;“一字之师”:编辑应当追求的美誉[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滨;;浅析清末来华传教士对报刊角色的中国化阐述[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2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研究(1819-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5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8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霞;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为;科技图书编辑规范化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2 王亮;基督教会与19世纪末中国习俗之改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牟晓林;十八世纪中国瓷绘西洋人物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波;晚清政府接受和运用国际法过程中的失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嫦娥;明清珠江三角洲燃料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林焕鹏;清代广州府自然灾害与防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琴;晚清海权观念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楼;美国基督新教传教士彼得·伯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绪彦;《华英字典》及其新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哲舜;伍家园林[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劲草;国际法最早的汉文译著者是林则徐[J];法学;198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泉,徐天舒;嘉道年间英华书院创校南洋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3年05期
2 胡其柱;贾永梅;;翻译的政治:马儒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3 梅李;;百年足球未了情——厦门二中足球记盛[J];炎黄纵横;2009年02期
4 段怀清;;耆英与《祷天神祝文并序》[J];清史研究;2006年03期
5 周岩厦;;中国早期英语教育评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陈才俊;;基督新教来华与中国学校英语教学的发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刘亚轩;;意大利那不勒斯中国学院与中国近代教会学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肖朗;傅政;;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以“英华书院”为中心的考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6期
9 周振鹤;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10 许璐斌;;简评《马礼逊——在华传教士的先驱》一书[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薄音湖;;翁独健传略[A];蒙古史研究(第二辑)[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韧;梁锦松:由“打工皇帝”变“财爷”[N];中国企业报;2001年
2 马克戈万;《尘埃:百年前一个俄国外交官眼中的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李伟林;香港:西风吹来的日子[N];中华新闻报;2004年
4 王学钧;文学报刊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N];文艺报;2001年
5 田可;近代教会学校的兴办与教学[N];学习时报;2009年
6 周振鹤;《日本汉学史》简评[N];文汇报;2003年
7 珞 珈;王韬:笃信“循环”办报立言[N];中华新闻报;2003年
8 王勇;傅兰雅:近代中国的“普罗米修斯”[N];中华新闻报;2005年
9 凯迪;梁锦松从打工皇帝到香港财神爷[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10 顾钧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裨治文:美国最早的汉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岩厦;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D];浙江大学;2006年
2 陈可培;偏见与宽容 翻译与吸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君;近代福州教会学校与英语教学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冯卉;《遐迩贯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方晓路;民国时期福州地区公立中学与教会中学的教育模式的比较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丁琳;早期新教传教士与中国英语教学起源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刘静;新教华文教会学校的编译活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2年
6 程靓;述评香港第一份中文期刊《遐迩贯珍》[D];西北大学;2010年
7 张兰兰;论《遐迩贯珍》的科学传播[D];河北大学;2010年
8 盛一隽;从目的论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译员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周燕;香港早期报刊经济新闻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王音音;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西学东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9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9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