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北草原发展概况初探
发布时间:2020-08-21 09:48
【摘要】: 本文以近代时期东北三省的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从对东北草原的自然环境着手进行讲述,重点是将东北草原的气候表述清楚,因为气候在东北草原上是至关重要的自然因素,气候对土壤、对牧草,都有重要影响,影响着土壤的类型,影响着牧草的生长情况。草原上最常见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发展畜牧业经济,因为草原上是以马、牛、羊等牲畜为最基本的生活物资,正因为如此,畜牧业经济才在草原上兴盛,但是随着,社会的动荡,局势的变化,草原畜牧业随着,蒙地的开发,到日本对其的经济掠夺,逐渐衰落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游牧文化是草原上沿袭已久的文化,在这个动荡变化的时期,农民渐渐的被迫的离开了自己的土地,进入到了以游牧文化为主的领域——草原,随之也将农业文化带入,将二者融合,但二者还是相互具有排斥性的,本文具体将二者进行比较。草原作为一个地理学的概念,不应只是重视它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而是把其放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而且对草原的分析研究,不应只局限于西北的草原,而应该对东北的草原进行新的认识和研究。最后,对于文化的研究就更是应该从文化学的角度和具体的历史史实相结合,才能更正确的了解草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5
【图文】:
10(资料来源:陈素华、宫春宁:《内蒙古草原气候特点与草原生态类域划分》,《气象科技》,2005 年第 4 期。)内蒙古土壤带的分布与等雨量线的分布基本一致,都是沿东北——西
本文编号:2799225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5
【图文】:
10(资料来源:陈素华、宫春宁:《内蒙古草原气候特点与草原生态类域划分》,《气象科技》,2005 年第 4 期。)内蒙古土壤带的分布与等雨量线的分布基本一致,都是沿东北——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绍成,杨国庆;草甸的分布和形成途径及草甸水分状况的分析[J];草业科学;1997年06期
2 田志和;清代东北蒙地开发述要[J];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01期
3 石雅贞;略论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济依据[J];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03期
4 文忠祥;浅析地理因素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形成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张传杰;日本对中国东北牧业资源的掠夺[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6 陈素华,宫春宁;内蒙古草原气候特点与草原生态类型区域划分[J];气象科技;2005年04期
7 吴琼,周亚成;游牧文化中的生态环境观浅析[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8 孔经纬;清代民国伪满时期东北社会经济的演变[J];史学集刊;1982年04期
9 衣保中,吴祖鲲;论东北农业近代化[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1期
10 吕患成;明、清、民国时期辽河流域历史地理述略[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2799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9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