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新政与中国近代政治转型

发布时间:2020-09-27 12:55
   晚清新政是满清政府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多方位的自救改革运动,也是一些知识分子和士绅企图通过改革的成功来达到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中国后世有着重大的影响。其政治转型的主要内容既是晚清新政时期清政府改革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其影响近代中国既远且深的重要部分。晚清新政时期政治转型的主要内容有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的转型、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现代性官僚制度的初步建立、近代国家观念与形态的初步建构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转型结果不管是对于清政府而言还是对于传统中国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巨变,因而影响极其深远。晚清新政是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整个转型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它改革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方向,代表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方向。由于晚清新政这种重要作用和地位,所以它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因此这些改革的动力和原因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动因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不过晚清新政最终却是以失败告终,它的经验教训一直以来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今天的改革发展同样具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257.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选题的目标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晚清新政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
    二、国外背景
第二章 晚清新政时期政治转型的主要内容
    一、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的转型
        (一) 地方督抚权力的扩大
        (二) 地方士绅权力的扩大
    二、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
        (一) 1905年以前的政治制度改革
        (二) 1905年以后的政治制度改革
    三、现代性官僚制度的初步建立
        (一) 中国传统官僚体制的弊端
        (二) 现代性官僚体制的初步建立
    四、近代国家观念与近代国家形态的初步构建
        (一) 中国传统国家观念
        (二) 近代国家与形态的建构
第三章 思考与评价
    一、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动力和原因
    二、晚清新政与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经验与教训
        (一) 晚清新政与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经验
        (二) 晚清新政与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教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磊;于春江;;近年来国内清末新政研究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高鸣;孙锋;;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赵付科;李安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成因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4 周文华;;国外学者关于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评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晓秋;;试论清末京城立宪派[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6 欧昌清;清末宪政失败的原因探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刘颖;;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述评[J];长江论坛;2011年05期

8 高中伟;;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重构的历史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9期

9 高月;;三十年来清末东北地区新政改革研究综述[J];东北史地;2009年01期

10 侯靖靖;;17年间(1949—1966)奥尼尔戏剧在中国译界的“缺席”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格;;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俊国;;“三反”、“五反”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继昆;谈家水;;反右派斗争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细珠;;清末两次日本宪政考察与预备立宪的师日取向[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7 刘方仪;;教会大学的终结——从建国初期基督教政策谈起并以金陵大学为个案研究[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8 潘崇;;科举废除前新政人才结构透视——以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随从人员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C];2013年

9 李细珠;;清末新政、立宪与革命研究的几个问题[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梁栋;当代中国政府执行力的责任治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2 周建福;江西共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万婷婷;瑞金沙洲坝村土地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晶;清末地方自治运动中的《大公报》舆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静萍;论老舍和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二元对立思维[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娜;沈家本民商法思想解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莎莎;立法、监督与实效:晚清江西咨议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刘晓建;士绅、赋税与社会风气:清末江西社会管窥[D];南昌大学;2010年

9 余劲

本文编号:2827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27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