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中国科技近代化

发布时间:2020-09-28 07:01
   我国的近代化进程,首先是从科技开始的,并由此扩大到思想、文化等领域。以近代科技的发展为切入点,来研究曾国藩这位洋务运动的最早发起人及其他的影响,对了解我国的早期近代化过程乃至目前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进行近代科技的最初尝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国际上近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突飞猛进,资本主义国家因发展的需要大肆向外殖民扩张,中国因此被近代科技武装起来的先进武器轰开了久封的国门。而国内各处农民战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更是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长达十几年的农民政权。这些战争的因素,使得近代科技在我国的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曾国藩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中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从一名传统的封建官僚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由此推动了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展的艰难历程。 从最初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等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任用、提拔大批近代科技人才,到创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奏请派遣中国的第一批留美学生,曾国藩于近代科技的尝试,也经历了一个由浅至深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一开始就因为其背景的特殊性而备显艰难,也使曾国藩成为近代史上争议较大的人物。尽管有着阶级和时代带给他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曾国藩的这些最初尝试仍然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使步履艰难的中国近代科技伴随政治运动走向历史舞台,并由此带来了变革社会的巨大力量。其间的经验和教训,也给了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许多的借鉴和启示,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K25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题旨
    1.2 前人主要观点及研究成果
    1.3 结构与创意
第二章 曾国藩学习、引进西方近代科技的必然性与被动性
    2.1 大势所趋──国际因素
    2.2 举步维艰──国内环境
    2.3 顺应时势──曾国藩个人思想发展脉络
第三章 曾国藩的近代科技实践及其影响
    3.1 蹒跚起步──围绕军事初步展开的科技实践
    3.2 求贤若渴──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应用
    3.3 承上启下──对翻译事业的重视与推动
    3.4 新风首创──对近代留学事业的开拓
第四章 结语
    4.1 局限性
    4.2 积极意义
    4.3 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文瑶湘;潘新辉;;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2 刘云波;试论近代中国西学输入的特点[J];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3 王仁忱;;论洋务运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年01期

4 朱振华;曾国藩和近代科技[J];江淮论坛;1984年01期

5 韩立君;简评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冯会明;试论曾国藩对“西学东渐”的贡献[J];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7 徐泰来;全面评价曾国藩──全国第一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本文编号:2828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28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