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周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9:30
   《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在国统区创办的理论性综合刊物,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炮火纷飞的时代里,《群众》本着“抗战救国”的思想,很好的诠释了自己的创刊宗旨,推动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对于《群众》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各方面的了解。然而,目前我们对《群众》的研究工作仅仅限于发展脉络的简单梳理,并没有深入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以对《群众》的文体研究为出发点,分四个部分对《群众》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文体研究是文本研究的基础,本文前两部分侧重于对《群众》文体的研究。首先拟从《群众》创办的大背景入手,深刻剖析《群众》创刊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并对《群众》的创刊宗旨、作者群和读者群以及出版发行网等做了一个细致的研究。 论文第三、四部分是对《群众》文本的研究,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是分析《群众》在国统区关于抗日和自身政策的舆论宣传。由于《群众》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因此,《群众》对于战争内外形势、战争理论、日伪罪行揭露等方面的宣传工作是不遗余力的。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此外,《群众》作为中共在国统区的理论刊物,始终将中共自身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理论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其宣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广大群众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是对一些学术思想上的错误观点和认识进行说理、揭露和批判。本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群众》对于中共自身政策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译介和研究、中共风貌和整风运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是不遗余力的。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刊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文章以及马恩列斯的译介,以向国统区人民宣传马列主义。在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群众》还向国统区的民众介绍和展示了中共的风貌,扩大中共影响力。延安整风运动后,《群众》的宣传方针发生转变。其宣传重点主要放于那些和当前抗战的现实有密切关系的理论问题上,尤其重视历史上农民运动的研究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群众》紧紧抓住整风运动这一时机,进一步扩大中共影响力。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K2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群众》的创办与发展
    第一节 《群众》的缘起
        一、 中共对报刊的重视及办刊经验
        二、 国共第二次合作与《群众》创刊
    第二节 《群众》的创办宗旨
        一、 《群众》的创刊宗旨
        二、 《群众》办刊思想的转变
第二章 《群众》的作者群与读者群
    第一节 《群众》主要作者群
        一、 《群众》主要作者群
        二、 王明与《群众》周刊
    第二节 《群众》主要读者群
        一、 《群众》各时期的主要读者群
        二、 《群众》与读者的互动方式
    第三节 《群众》的发行
        一、 武汉、重庆版《群众》的出版发行
        二、 上海版《群众》的出版发行
        三、 港版《群众》的出版发行
第三章 《群众》对抗日的言论
    第一节 “把民族失败主义扫荡无遗”
        一、 “几个月以来的抗战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二、 揭露日寇暴行及汉奸的诱降阴谋
        三、 巩固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四、 “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第二节 “只有持久抗战才能争取抗战胜利”
        一、 坚持持久抗战,以民族主义加强抗战队伍的团结
        二、 批判汪精卫叛国投日行径,揭露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阴谋。
    第三节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第四章 《群众》对中共自身的宣传
    第一节 《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译介与研究
        一、 马恩列斯的宣传与研究
        二、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与《联共(布)党史研究资料》
    第二节 《群众》与中共风貌
        一、 《群众》与中共领导人
        二、 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与敌后根据地的介绍
    第三节 整风运动与《群众》
        一、 整风运动的宣传报道
        二、 整风与《群众》的改版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秦德文,唐那碧,杨波;试论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特征——为什么说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又是统战工作对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苏盾;再论中共抗战后期军事战略的几个问题[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4 唐正芒;毛泽东论中国大革命胜利考析——兼论对陈独秀的历史评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5 胡忠明;;和战之间——战后中共建国方针之演变(1945年8月-1946年11月)[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6 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7 徐则浩;;关于王稼祥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前后若干历史情节的匡正[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8 胡晓;;暖春是怎样变成严冬的: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反右派运动[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9 王慧;;刘少奇的新闻实践与思想[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10 王海光;;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高层权力的转移: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对抗战之前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文静;;文革教育经验口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骏德;;试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误区[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刘锐;;舆论监督稿件要与当事人见面,福兮?祸兮![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双传学;;试述毛泽东早期“自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郑华琼;;舆论监督制度探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李格;;新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建立[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凤琦;;中国现代化特征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丁明;冯小丽;;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方针中的经济因素[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2831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31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