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述评

发布时间:2020-09-30 20:58
   宪政是指宪法条文得以在现实的生活中实施的状态,其核心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也是以此为目标。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运动,是国内三种政治力量围绕抗日与民主问题的斗争。各党派、各阶层民主力量要求国民党放弃一党专制,实行宪政,而国民党则以抗战为由,坚持集权统治。国民党的集权与社会上的民主宪政运动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由于处于抗战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争民主的宪政运动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新的政策,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方面它积极推动宪政运动,向国民党要求政治民主;另一方面,它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并在自己的统治区内,开始实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民主选举;“三三制”政权;保障人权;各级公务员廉洁从政、为人民服务的民主作风等,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实践顺应了全国人民建立民主政治的呼声。因此,战时国共两党在民主宪政问题上的得失,昭示了未来中国的基本走向,也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之资。
【学位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K265
【文章目录】:

第1章 宪政运动的历史背景
    1.1 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
    1.2 中间党派对国民党的批判及其政治主张
第2章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概况
    2.1 国民参政会与第一次宪政运动
        2.1.1 国民参政会的作用与第一次宪政运动的发起
        2.1.2 第一次宪政运动的成果
    2.2 第二次宪政运动与建立“联合政府”的努力
        2.2.1 宪政运动的再度兴起
        2.2.2 国共两党围绕“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斗争
第3章 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宪政
    3.1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3.2 “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3.3 “帮忙政府”与保障人权
第4章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作用与影响
    4.1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影响
    4.2 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历史启示
        4.2.1 健全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
        4.2.2 加强政权建设,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4.2.3 高度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全民宪政意识的形成是实现宪政的基础
余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1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31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