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述论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K26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论文选题价值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反“清乡”斗争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苏中四分区的建立
第二节 日伪的“清乡”阴谋
第三节 反“清乡”斗争的准备
第二章 反击日伪“军事清乡”的斗争
第一节 反“军事清乡”
第二节 击破日伪“强固封锁”
第三节 锄奸斗争
第三章 反击日伪“政治清乡”的斗争
第一节反“保甲”的斗争
第二节 反“维持”的斗争
第三节“汤团”的斗争
第四节 海防团的斗争
第四章 反击“延期清乡”“高度清乡”的斗争
第一节 制定新的斗争策略
第二节 贯彻新策略打开新局面
第三节 开展互助救济运动
第五章 经济、文化战线和地下组织的斗争
第一节 经济战线的反“清乡”斗争
第二节 文教战线的反“清乡”斗争
第三节 敌占区的地下斗争
第六章 反“清乡”斗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反“清乡”斗争的最终胜利
第二节 反“清乡”斗争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一、史料
二、专著
三、论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添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公营经济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张玲;;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思想[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杨璐;;抗战时期延安的在职干部教育[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4 刘传本;闵玉婷;;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特征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艳丽;;浅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关系[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6 赵月恒;;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人权思想及实践问题研究[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5期
7 赵晓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军人服务部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2期
8 黄子建;;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报刊诗歌和诗歌报刊在抗日宣传中的作用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07期
9 阎化川;;抗日战争时期侯登山舍身炸碉堡[J];百年潮;2011年06期
10 刘守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与党的建设[J];学理论;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修芳;;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的文化教育[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戴运娜;;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对敌舆论宣传述论[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3 巨文辉;;中流砥柱——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党组织(下)[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4 海笑;;闯过“封锁线”——回忆“苏公”筹备时的一段生活[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5 吴恒槐;;李先念抗日战争时期开辟敌后战略区的伟大功勋[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6 闻信;;牢记历史 开创未来——《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记述[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潘洵;;重庆大轰炸对重庆市民社会心理的影响[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鹤文;;浅谈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推进党内整风运动的动力和原因[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9 郑国俊;;浅谈新四军第五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战术[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10 周质澄;;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的财经工作[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前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2 特约记者 王恩汉;《抗日战争时期的李汉魂》出版[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杨云龙 王康泰 执笔;太原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N];太原日报;2011年
4 市委党史研究室 郑艳丽;论抗日战争时期潮汕地区的统战工作[N];汕头日报;2011年
5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体现[N];解放军报;2005年
6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李久林 成林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杨惠玲;“愿后人铭记这段历史”[N];石家庄日报;2010年
8 中共河南省开封市委党校副校长 廖海敏;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N];山西党校报;2010年
9 中共四平市委党校校委、教授 苏丽华;论抗日战争精神[N];四平日报;2005年
10 卜保怡;昆明大普吉故事:“清华三所”创奇迹[N];云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张炜达;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魏鹏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立影;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进程[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文志勇;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水志刚;抗日战争时期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述论[D];扬州大学;2009年
2 李凌婧;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4 喻醒玲;郭南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D];兰州大学;2011年
5 马菲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丁东;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报纸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永发;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地区现代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曾文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的互动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纪敏;论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光中;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基本经验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4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3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