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到辛丑“国变”与北洋变局

发布时间:2020-10-16 19:40
   在甲午至辛丑(1894-1901)年间,中国接连发生了甲午战争、戊戌政潮、庚子事变三大“国变”,政治风云诡谲异常,在其冲击之下,北洋局面接连发生变端,而北洋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到了朝局时政。 本文即重点研究此间北洋变局,探索此变局与三大“国变”间由外而内的种种联系。其内容梗概为: 一、甲午战后,淮系北洋集团走向衰落,不仅李鸿章个人地位跌落,其权势之主要依恃—军队亦遭受重创,集团凝聚力亦行削弱,惟在外交一项,尚能发挥较大影响。 二、王文韶为北洋首脑期间,其事权较前大为削减,这既受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又与王文韶的性格特征和政治资本条件密切关联;在北洋编练新军之权落入荣禄与袁世凯之手,为袁世凯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初基。 三、戊戌政潮期间,北洋首脑屡有变动,历经王文韶、荣禄、裕禄三任;其间袁世凯的角色亦颇显重要而微妙;戊戌政变后,北洋军权加以整合,荣禄成为其掌控者。 四、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直隶陷入无序状态,裕禄在窘境中自杀;荣禄军权亦在战乱中丧失;李鸿章复出,重整北洋秩序,但已无力恢复以往势力;在此期间袁世凯的实力则大为增强,并受列强和清廷赏识,最终在辛丑年间入主北洋。 在甲午到辛丑的“国变”与北洋变局之间,蕴含了复杂的历史内容,本文既注意抓取几大关节点作着重解析,又注意从纵向上理清其基本演变线索,力求对此期北洋变局能作较为切实的观照和较为合理的诠释。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K256
【文章目录】:
绪论
一 甲午战争与北洋变局
    (一) 李鸿章之失势
    (二) 淮系北洋军队的衰落
    (三) 失去政治靠山和奥援
    (四) 分崩离析的淮系北洋集团
    (五) 淮系北洋残存的外交优势
二 甲午战后的北洋局面
    (一) 王文韶接任直督和北洋大臣
    (二) 北洋大臣事权的削减
    (三) 甲午战后北洋军事格局的变化
三 戊戌变法与北洋变局
    (一) 袁世凯与戊戌变法
    (二) 戊戌变法与北洋人事的重大变动
    (三) 北洋军权的整合
四 义和团运动与北洋变局
    (一) 无序的直隶社会
    (二) 荣禄军权的丧失
    (三) 淮系-北洋势力的最后时光
    (四) 袁世凯时代的到来
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晓敏;从甲午到辛丑“国变”与北洋变局[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曹艳荣;北洋保商银行的特殊发展轨迹[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静;李鸿章集团在北洋的奠基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于晓华;晚清官员对北洋地理环境的认识与利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李彬;试析北洋实力派与国内各界对外蒙事变的态度及影响[D];河北大学;2003年

6 李燕;关于民国时期财政思想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陈晓荣;中华懋业银行兴衰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珍富;北洋政府时期的关税自主运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湘容;周学熙的经济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红林;朝野纠葛:公众舆论与北京政府时期的修约外交(1925—1928)[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编号:2843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43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